返回第一章(第1/2页)  醉潇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家庄,刘家祖上的老太爷曾做过朝堂上的大官,刘老太爷一生为官,阅尽无数升浮华败,虽好敛财聚宝,却也谨小慎微。有幸蒙皇上恩准,养老归田。老太爷便领着家人仆从等,携带毕生财物,寻了一处僻静之地,斥巨资建了这庄子,全庄上下齐享天人之乐。看到子孙后辈们生活安逸,丰衣足食,老太爷也渐渐淡忘了官场沉浸多年所养成的谨慎,每日里含饴弄孙,乐于其中。

    居此乡间一晃五年有余,地方父母官们纷纷嘘寒问暖,门生故旧时常上门请安,老太爷皆客气相待,并一一回礼,相安无事。

    一日闲来无事,刘老太爷独自步入密室。这间密室是老太爷寻得能工巧匠花费数月时间完工,里面藏有他一辈子聚敛的宝物。也只有抚摸着这些琳琅满目的珍宝,老太爷才能感受到此生没有虚度。

    这对汉代的龙凤玉佩,两枚上面龙凤雕刻的栩栩如生,纹理分明,宛如欲腾空冲天之状。细看之下,龙佩之威严令观者惊悚寒栗,而凤佩的慈祥则宽心安宁。刘老太爷记得这乃是十王爷之物,当年自己奉旨查抄十王府时,眼见所喜万分,私自截留。

    还有这青铜三足宝盖炉鼎,河间县令亲手奉上此鼎,委求自己多多提携照顾。

    另外这唐寅的山溪图,当年听闻平遥李员外收藏了几幅不世字画,刘老太爷伙同刑部侍郎编织莫须有罪名,囚禁李员外于狱中,逼迫他家人献出字画换得性命。

    这些旷世奇宝中的任何一件都会令世人痴迷忘形,当今那些王爷权贵们的珍藏也不过如此。老太爷突然失声发笑,真是可怜可叹可喜。嬉笑开怀过度,他不由得咳嗽了一声。

    “唉,岁月不饶人啊,不知还剩多少月日。”

    他猛地想起了什么,使劲跺脚,“啊”了一声,差一点昏厥过去。

    之后,老太爷身子越发地虚弱,以致瘫卧在床上仅凭药汤续命。家人找来数个郎中,甚至重金请来京城里的太医都不见有好转。

    究其原因,当日里看到这些夺自他人的宝物,老太爷想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之理,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后辈们无能无力守住这份家财,尤其是那些宝物,恐引来歹人徒增祸患。

    几日之后,刘老太爷在弥留之际,强忍一口气,命一下人将这几件宝物就地毁去。那些儿孙们没有老太爷那种人生历练,皆是平庸之辈,争相劝阻老太爷,更有甚者磕头哀嚎。

    老太爷禁不住儿孙们的反复开导,何况他内心还念想着“千秋家园”,不忍让后代无所凭借,自此没落,索性将财物遗留了下去。

    不过,最后那残喘时刻,刘老太爷双眼似有泪水流出,瞧了一眼那下人后,便撒手人寰而去。

    殊不知,倘如患难临头,后辈们又善弱拙空,不懂“舍得”之道,硬要强留这些祖宗宝物,终究会家破人失。

    自此,刘家秉承家训,密室宝物传长不传幼,传男不传女,因此刘家每代知道这事的只有一两个人,家藏宝物,又不为外界所知,何况刘老太爷遗留下的钱财也足够几代人吃喝,还没有到靠着变卖宝物生活的地步,所以刘家也能安省数年。

    全庄上下守着这份祖业,闲散安乐,平日里饮酒作乐,吟诗作画到也有趣。不过,子孙们竟无一人愿去外闯荡一番,夺份功名势力。

    如今的刘家庄主人刘员外凭着祖上余萌,乐善好施,矜贫救厄,博得一个“刘善人”的名号。刘员外膝下有一双儿女,十岁长子名升,次女名童,刚满一岁。他每日闲赋在家,与贤妻儿女为伴也算是尽享阖家之乐。

    刘家到了刘员外这一代,偌大家产已经挥霍的七七八八,何况刘员外秉性善良,不喜操持家业,众下人们难免会趁机偷窃点财物多拿多要为营生,刘员外受尽这般“善主恶奴”的怨气,特意寻来一位能干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