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回 周宣王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第1/5页)  东周列国志现代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文为章回体记史

    第1回周宣王谣轻杀杜大夫化厉鸣冤

    有词说道: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效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译:讲道德的是古代的三皇五帝,论功名的是随后夏朝、商朝、周朝;中原的五个霸主英雄是春秋时期的主要人物,顷刻间是兴是亡掌握在手中!堂堂史书只留下几行姓名,北边的荒芜了无数的土地和山丘;前面的人耕种的田地,后面的人收割,说什么龙虎之间相争相头斗!)

    说到周朝,自从周武王征伐商朝的纣王以来,登基成为天子,成王和康王延续了天子之位,那都是贤明的君主。又有周公、召公、毕公、史佚等一班子贤臣辅佐国政,真是个文治武功,物质富有,人民安定的时期。自武王第八代传位至夷王时,礼节不明,昏庸无能,诸侯渐渐强大起来。到第九代传位厉王,更是暴虐无道,被国人所杀死。这是千百年来民众变动的开始,又亏周公、召公同心齐力,立太子靖为君王,这就是周宣王。那一朝代的天子,又是英明有道,任用贤明的朝臣方叔、召虎、尹吉甫、申伯、仲山甫这此人,重新修复文、武、成、康时期的国政,周室猛然间又兴盛发达起来。有句这样的诗信为证据:

    夷厉相仍政不纲,任贤图治赖宣王。

    共和若没中兴主,周历安能八百长!

    (译:周夷王、厉王连着两代朝纲不济,全靠任用贤臣、精厉图治的周宣王,这段时期如果没有能够振兴中原的明主,周朝的年历怎么会有八百年那么长!)

    周宣王虽然勤于朝政,但和武王的不忘祖宗遗训以及虔诚还是没办法相提并论的;虽说中兴,但也不会像成王、康王时期那样教化大行,远方蛮夷们被我朝德化感染后都来朝拜,要经过多次翻译,进献野鸡等特产。到三十九年,姜、戎少数蛮夷违抗命令,侵挠边民,周宣王御驾亲征,战败在千亩这个地方,车辆严重损害,想做第二次的征伐计划,又担心军队人数不够充足,亲自在太原熟悉当地百姓。——那太原,就是今天的固原州,正是邻近戎狄的地方。统计人口,将本地户口,按名册查阅,看看人数的多少,车马粮饲料的资源缺乏情况,做好准备,征调出征。——太宰仲山甫多次劝谏不被采纳。后人有诗说:

    犬彘何须辱剑铭?隋珠弹雀总堪伤!

    皇威亵尽无能报,在自将民料一场。

    (译:卑劣的小人会让宝剑的光芒受辱吗隋珠弹雀,得不偿失只会让人凭添忧伤!作威作福,将上天授于的权利滥用,白白地辜负人民的期望,只能沦为庶民百姓讥讽的对像。)

    再说宣王在太原统计人口回来,离镐京不远,便催车,连夜进城。忽然看见城里的小孩子几十人一群,拍手歌唱,声音整齐洪亮。宣王于是停下车辇,听道:

    月亮将要升起来,白天将要消失;

    弓箭武器盛行,几乎灭亡周朝。

    宣王很讨厌他们说的话。让驾车的人传令,全部冲着众小孩来问,孩子们当时惊散,只剩下年长的和年幼的两人,跪在车下。宣王问:“这此话是哪个人造的?”幼儿恐惧不敢说,那个年长的回答:“不是我们所造。三天前,有个穿红衣服的小孩到市中,教我们这四句,不知道为什么,一时间传遍京城,满城的小孩不约而同都唱起来,不止在这一个地方是这样的。“宣王问:“现在穿红衣服的小孩在哪里?”他说:“自从教歌之后,就不知道去哪里了”。宣王沉默了很久,呵斥开这两个孩子。便召司市官吩咐传达禁止:“如果有小孩再唱这首词的,与父兄同罪。”当晚回到了宫里。

    第二天早上,三公六卿,齐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