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2章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第1/4页)  30岁结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她来这个城市有几个月了,还没有去过别的地方。看样子她是打算在雨季结束之前一直躲在学校里了。新环境,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新面孔,新语言……在她内心深处产生了幽远的回音。仿佛她的身体虽然身在此处,但她的心却飘飘摇摇,无法降落。她是为了爱情而来的。可是爱情却随着欧洲的迷雾消散不见了踪影。异国没有她想象的浪漫唯美,也没有那么多随处可见的接吻的情侣。课堂上卷发的法国老师念着那首《米拉波桥》的时候,她神情恍惚了,以为是景在她面前。她没有回答上来他的提问,在课堂上她觉得自己笨拙透了。以往的轻松和如鱼得水的自在感全都没有了。她的同学倒是很友善,也很热情,毕竟她是文学系里难得一见的华裔。但她总被误认为是日本人。也许是她过于白皙的肤色和与之相比又过于明显的黑漆漆的长发。她经常被他们问到是否来自京都,她睁大眼睛,幅度很小地摇摇头。他们笑得更厉害了,因为“更像京都的瓷娃娃了”!东方鹤的法语口语并不是非常标准,这也被他们认为是“京都人”的特点之一。他们不知道“甘肃静宁”在哪里,也没听过“静宁苹果”。倒是他们见她黑白二色的着装风格,表现出了兴趣。有一个女生对她相对来说更友好,东方鹤就交到了在异国的第一个朋友。女孩叫苏菲,很常见的法国女孩名字。“我也是诗人!”苏菲惊喜地说道。东方鹤送给她一本自己的诗集,那本和景合译的诗集。

    这是东方鹤第一次看到法国的太阳。她说她好喜欢苏菲的头发,那种细细的爆炸卷发,显得她的头非常可爱,东方鹤总是忍不住很想去抓一抓。与她的外表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苏菲的内心世界。她是哲学系的。东方鹤听过她们的小组讨论,严密的逻辑,专业性极强的词汇和定义,东方鹤觉得自己看到了萨特或者海德格尔。只不过是女版的。苏菲的诗跟她的哲学修养很一致。大胆、聱牙诘屈、长短看起来很随性、没有明显的韵律,画面感不强,完全靠内在的力量来组织肌理。

    因此她们俩有机会就在一起读对方的诗,探讨哲学和诗歌。苏菲的哥哥在巴黎第一大学任教。这是东方鹤与她结识两个月后才知道的。

    塞纳河畔的流连是苏菲陪她去的,巴黎圣母院、香榭丽舍大街、卢浮宫、艾菲尔铁塔、所有叫起来响当当的景点,都是苏菲主动带东方鹤参观的。这个女孩的热忱感动了东方鹤,她为她写了几首献诗,都是用法语直接写成的。苏菲很喜欢。“跟我完全不同的风格,但是我很喜欢。”苏菲认为东方鹤的诗很适合编上曲,成为随口吟唱的小调。

    圣诞节前,苏菲邀请“无处可去”的好友东方鹤去她家过节。东方鹤推辞不过,带上从国内带来的由自己亲手制作和书写的折扇作为见面礼物。虽然是冬季,但这是她出国前左右思量才确定的“具有东方特色的”礼物。

    苏菲拥有一个热闹幸福的大家庭。孩子们在平安夜那天都回来了。苏菲的哥哥是三个小男孩的父亲。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目前仍在自己的领域里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苏菲的妈妈身着优雅的暗色晚礼服,耳垂上的珍珠耳钉在灯光下闪烁着动人的光泽,与她颈上的珍珠项链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家里虽然孩子众多,屋子也不是过分宽敞,但主妇却有能力让自己从杂乱的家务事物中脱身,让自己保持优雅的姿态与明媚的心态。东方鹤观察着这一切,暗生敬佩。

    苏菲的爸爸身着西装,显示出把全家人的团聚看得异常正式和重要的样子。苏菲的哥哥和嫂子则显得随性多了。他们的着装虽然也很正式,但不如这一对父母的讲究,媳妇的配饰也只是简单的一对耳环和一条素链子。她是阿根廷人,发色跟东方鹤相比还是要浅一些,她理着很短的利落的短发。“可能因为有三个孩子要照顾的缘故吧”,东方鹤心里做着判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