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才能(第1/2页)  大明小衙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读书人奉为真理的话在杨绍的嘴里全变了味,王玉藻听得晕头转向,喃喃自语道:“才能?什么叫才能?哪些才能?”

    “白痴!”杨绍没好气道:“你想治国平天下,当然学习实践治国平天下的才能!否则便是纸上谈兵。”

    王玉藻脸色憋得通红,怒声道:“杨公差想必没听过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你也是读书人,家里半部论语不只吧?大明那么多的读书人,有多少部论语?流寇治了吗?建奴平了吗?”杨绍恨不得一个爆栗砸到王玉藻的头上,读书都读傻掉了。

    众书生惶惶然,一个个目瞪口呆,看向杨绍的目光,好似在看一个异类。

    王玉藻是越听越糊涂,整张脸憋成了猪肝,蠕动着嘴唇,却是给不出有力的反击。

    四书五经读得滚瓜烂熟,可这些书都在教导怎么做人c怎么修身c怎么养德,全是人情世故c世态规矩c人际交道之类的内容。

    按理说,读书人受到四书五经的教化,再教化所有的百姓,大明理当国泰民安,可现状

    “是我辈读书人没能参透经典,也没能教化好世人,并非四书五经没用。”王玉藻霍然抬头,迷之自信的挺起胸膛。

    杨绍轻轻摇头道:“谁说四书五经无用?我是说其作用被儒生严重夸大。千百年来,天下治乱循环,强如汉唐也免不了覆亡的下场,在你看来也是世人没能参透四书五经的缘故?”

    和一道而来的众多书生一样,王玉藻从没怀疑过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书籍,然而听了杨绍的话,固化的认知产生了动摇。

    是啊,如果儒家经典真有那么神奇,历代以来就不会治乱循环。

    可问题是,不用儒家经典,又有什么学问可治平天下?

    再则,丢了儒家经典,读书人怎么坐上官位跻身朝堂?

    “儒生们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为了捞取足够的政治资本,过分夸大儒家经典的作用。之前忽悠了皇帝和天下百姓,到后来就把后进的儒生们也忽悠瘸了。”

    杨绍摇头叹息,任由春风吹乱鬓发,看向汶河之水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看透久远的岁月,慨然道:“秦汉时,君子当学六艺,算得上真正的儒生。后来么,书生们只认得四书五经了,还称得上真儒吗?欺世盗名的一群假儒。”

    “狂徒!”

    “竖子,满嘴的胡言乱语!”

    “一个贱衙役在这作践儒家经典,当真哗众取宠!”

    王玉藻听着众书生喷着唾沫星子讨伐杨绍,神情恍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厌烦感。

    这些书生,难道真像杨绍所说,已经算不上真正的儒生了?

    一时间,他受到极大冲击,仿佛和史可法般陷入了魔障,摇头叹息道:“假的,都是假的,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治不了国,也平不了天下!”

    杨绍轻轻叹息一声,又魔症了一个。

    他伸出了同情的手,在王玉藻的肩膀上轻轻拍了拍,安慰道:“朋友,不要走极端,四书五经嘛还是有点用的,在没有更好的书籍时,起码可以修养个人品性,知道些做人的道理。”

    “我辈读书人,当以匡扶天下为己任,经典之学治平不了天下,我还能学什么?”王玉藻失魂落魄,嘴唇哆嗦起来,眼中溢出了抱负难以实现的泪水。

    杨绍用手擦着他脸上的泪痕,慢悠悠道:“这便是我给史大人出的难题了,归根结底,当学提升产力的学问,结合管理之学,地方和国家才能欣欣向荣。”

    “何为提升产力的学问?管理之学又是什么?”王玉藻绝望之余,仿佛看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精神为之一振。

    盯着他殷切的样子,杨绍收起手,眼眸透出一抹嘉许之色。

    这人和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