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3章 六部尚书(四)(第1/2页)  秦汉之建国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3章六部尚书

    刘辟非三人重回法家院落,此时荀由已经结束了授课。

    赢箬对一名弟子道:“荀夫子在何处?”

    那弟子道:“张先生来了,荀夫子正在堂内招待。”

    赢箬与刘辟非道:“一定是张苍来了,这家伙经常泡在藏书室中,偶尔出来透透气。张钧不在襄平,他便来找荀由。”

    张苍是荀子的徒弟,而荀由正是荀子的后裔,两人走的近,也很正常。

    刘辟非听说张苍在此,笑道:“那真是再好不过了,省的再走一段路去找他了。”

    三人来到堂外,便听到堂内的辩论。

    荀由道:“荀由看来,法乃天下之法,便是君王也要遵守,否则帝王的ywàng无从节制,纵然再扶持出一个帝王,也只会让百姓受苦,天下百姓更会厌恶我法家。”

    张苍道:“荀由之言,太过理想了。没有君主愿意接受法的制约。秦令之失,在于罗织严密,大鱼小鱼一起捕杀。经历数年,天下刑徒几十万,鲜有不犯法者。因此,汉王进关中,与民约法三章,关中百姓悦之,百姓厌恶法令,可以知矣。”

    “法令的过失不在于严密,而在于苛杂粗糙,数百年前之法,不同今日之情形。可仍然在使用。当务之急,在于重新编纂一部新法令,适应当今新形势。若天下只有三条法令,譬如人体只有三条神经,又如何遥控全身各处呢?”

    张苍在旁沉默许久,显然在组织语言反驳荀由。

    刘辟非趁机与赢箬、韩灵走了进来。

    刘辟非道:“今日听闻两位论法,真知灼见,孤今日得饱耳福矣。”

    荀由与张苍两人连忙站起出迎,请刘辟非坐到了主座上,赢箬、韩灵两人,分别坐在张苍、荀由之下。

    荀由道:“不知儒家院落的事情圆满解决了吗?”

    儒家与法家两家院落相邻,儒家发生的大动静,自然瞒不过法家的眼睛。荀由虽也觉得端木英是个酸儒,却也不希望一个学者的尊严被当权者强权欺压。毕竟,他是信奉限制君主权利的。

    自大秦灭亡以来,法家内部也面临分裂的局面,有的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力,有的则主张减轻刑罚,轻徭薄赋,减缓民众的负担。

    荀由与张苍就是两家的代表。比起儒家的处处窘迫,法家的地位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山东六国起义,最痛恨者便是信奉法家的官吏,往往见一个便杀一个。

    他们落入辽东王手中,算是十分幸运的了。因为辽东王本人是学室弟子出身,拜雍容作为自己的老师,学习律令。可以说也是法家的一员。

    刘辟非道:“解决了。今日来,是因为王相向孤辞去了相位。孤有意重组辽东中枢,确定行政组织,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各部设立尚书,想要请张苍先生做户部尚书,荀先生做刑部尚书。”

    张苍却道:“辽东王,臣下藏书室的许多书还没有读完,若是被委任做事,恐怕就少了许多读书的闲暇了。”

    赢箬道:“张先生,你先师是如何教你的,知而行之,行而知之。你学学问,是为了何事?若是学而无用,白白忙碌一生,天下百姓只会说你是个书呆子,而并不会敬佩你。”

    刘辟非笑道:“箬公主之言,是也。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何处不是学习之所呢?不一定只有之上才有学问。”

    张苍道:“臣下这几日正在研究历法的书,已经颇有心得,若能制定,与民生实有益处。到不用非要做官才能为百姓服务。”

    刘辟非道:“历法又有何难,孤曾梦仙师传我历法,留下四句箴言,足以够用了。”

    张苍好奇问道:“哪四句?”

    刘辟非信手拈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