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968.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1/3页)  汉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p>

    而现在,被吴争“流放”海外的朱以海又回来登基了。</p>

    这次他有实力了吗?</p>

    还是没有。</p>

    拥立他的诸公,竟还在筹谋以“大义”来束缚吴争的手脚。</p>

    竟将成功的希望,寄托于“敌人”的良知。</p>

    可笑,实在是可笑至极了!</p>

    难道这些名士鸿儒们,在经历了这些年的苦难之后,依旧不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吗?</p>

    他们甚至连方国安都不如。</p>

    方国安尚在狗急跳墙之时,还能想到、敢率旧部挟持吴老爷子,以换取一线生机。</p>

    可这些人,他们甚至连吴王府内院都不敢闯,生怕给了吴争率军回师的借口。</p>

    着实……可悲啊!</p>

    ……。</p>

    朱以海登基第三日,松江军校八千学员,加入了反对声潮,他们的口号更加直接——王师南返,拨乱反正!</p>

    江南三大学院,唯有江南商学院不发一丝声音。</p>

    而被视为官府喉舌的“汉明半月谈”,在陈子龙伏法后,已经今不如昔,它只是在邸报上印了廖廖数语——吾朝又有皇帝了!</p>

    第四日,原严州卫,今处州卫都指挥使孙嘉绩,以“勤王戡乱”之名,率军北向。随即,江南军校八千学员响应开拨。</p>

    第五日,吴淞卫留守,副都指挥使吴易响应处州卫,率三千人西进。</p>

    杭州府,熊汝霖等人获悉之后,急令城门紧闭,府兵上城墙,同时,再派信使向应天府,催促朝廷调左、右营护驾。</p>

    ……。</p>

    应天府,朝堂。</p>

    一班文武在那,争论得面红耳赤。</p>

    代首辅王翊喉咙都已经沙哑,他,是真得力不从心了,他的威望无法压制这些一个个自认资历厚到无以复加的官僚们,和那些自认天下还姓朱的宗亲王爷们。</p>

    冒襄在尖着嗓子嚷,他无疑是继王翊之后,尚有资格在朝堂上可以嚷的人。</p>

    不是冒襄文名在外,也不是他的阁臣有多尊贵,而是他的身后,站着一个人。</p>

    当然,这个人的影子,也不是全能的,可以遮挡一切风雨的。</p>

    譬如马士英,他就只能缩在大殿的角落上,哀怨地扫视着每个在嚷的人。</p>

    不是马士英不想参与,实在是他每上一前,便会被啐回来。</p>

    这可不是假啐、干啐,那是实啐、湿啐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