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939.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以防不测(第1/3页)  汉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以防不测</p>

    史坤和他的两营军队,挡的是四万后撤清军的逃生必经之路。</p>

    而史坤没有想到的是,这支被他瞧不起的八千老弱病残的降军,为他立下这不世之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p>

    公平地说,如果没有这八千降兵,就算史坤之志再宏大,他麾下将士再英勇、悍不畏死,也无法立下这贪天之功。</p>

    古往今来,一场大的战役形成,往往不是固定,或者可以预设的。</p>

    战役的成型,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还有更为复杂的政治成份。</p>

    但反之,大型战役的爆发,也是指挥者的意志体现。</p>

    战役往往是在双方共同“意愿”之下,哪怕“意愿”是迫不得已。</p>

    所以,从这方面而言,战役又是可控、可操作的。</p>

    一个巴掌拍不响嘛。</p>

    譬如战役一般发生在古往今来的军事要隘,因为攻其必守嘛。</p>

    还有就是决定了战争成败,亦或者关乎着主力存亡之时。</p>

    淮兖战役,涉及了海州、赣榆及兖州的郯城、沂州等三府七州一卫之地。</p>

    双方投入的兵力,共计高达近三十万。</p>

    沈致远终究没有“服从”吴争的命令,他率部至沭阳后,仅是与史坤取得了联络。</p>

    二人在连脸连没照会之下,达成了共识。</p>

    沈致远迅速率部北向郯城,由此,一道东至海州,西至郯城,拦在岳乐四万大军后撤必经之路上的防线成型。</p>

    这是一场历时七天七夜的血战,也是击溃清廷最后一丝抵抗意志的一场决战。</p>

    ……。</p>

    吴争见到李定国时,李定国伤势并无起色。</p>

    也是,这才不到十天嘛。</p>

    哪能好这么快?</p>

    看见面如金纸的李定国,吴争心中感慨,或许,李定国命中确有此劫吧。</p>

    逃过了瘟疫,却依旧避不过箭创。</p>

    “知道……汝军务繁忙,又值两军决战之际……咳咳。”李定国语短气促,还是忍不住咳嗽起来。</p>

    这让边上白文选、马维兴一阵紧张,忙呼军医前来。</p>

    吴争也是心慌,这要是李定国见自己激动导致不测,那许多事就说不清了。</p>

    “晋王,我既然来了,就没打算马上离开……有话,咱慢慢讲……可好?”</p>

    白文选感激地看了吴争一眼,吴争报之以微笑。</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