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42.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1/3页)  汉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PS:感谢书友“20180616213205983”投的月票。</p>

    这次吴争和郑森的会晤中,有一次不为外人知晓的谈话。</p>

    郑森在当时,问过吴争一个问题:“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吴王殿下将置明室于何地?”</p>

    吴争答曰:“不畏多,畏乱、畏不治、畏无序!若日后天下遵循道德、伦理、权益和尊严,吴争愿拱手让贤!”</p>

    郑森追问:“以何为贤?”</p>

    吴争想都不想,答道:“可令汉族复兴、可令华夏振兴、可令中华之威传至四海、布武天下者,是为贤!”</p>

    “扬武抑文、穷兵黩武……吴王这是想颠覆祖制?”</p>

    吴争沉思了一会,抬头笑道:“何为祖制?对付一个已经不合时宜的传统,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另起炉灶。”</p>

    “果真还是颠覆?”</p>

    “当然,如果架子还有用,尽可以让它继续存在着,它的存在其实并不影响现实。试想,神的存在,就从来没有影响过古往以来的王朝政权……但核心,须重置!如果你坚持认为这是颠覆,那就颠覆吧!”</p>

    架子?</p>

    神?</p>

    重置?</p>

    吴争的话让郑森惊讶、错愕不已。</p>

    “秦失其鹿,吴王欲猎之乎?”</p>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p>

    “若有人……欲强夺之,吴王又待如何?”</p>

    吴争哈哈大笑起来,看似随意,却豪气万丈的一挥手,道:“在本王眼中,这天下没有什么是一卫北伐军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卫……。”</p>

    郑森随之沉默,但在最后,他同意了吴争关于两军合力共讨满清的倡议!</p>

    史书记载……是日,吴王以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豪情,感染了尚举棋不定的延平郡王,使得北伐大业的成功之日,瞬间提前了不下十年,是为“滩浒山会盟”。</p>

    ……。</p>

    卫匡国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尴尬过。</p>

    他倒没有与各国番人一起落井下石的意思和作为,他只是做为各国番人的传声筒,向大将军府提出了抗议和要求。</p>

    可卫匡国没有想到,此时他又做为被委托人,向大将军府提出谈判解决争端的请求。</p>

    卫匡国无法拒绝,因为这同样牵扯到教廷、和他自身的利益。</p>

    “尊敬的吴王阁下……这是一场误会……死了太多无辜的人,是时候结束这本不该发生的战争了……。”</p>

    卫匡国注视着意气风发、刚刚回到杭州府的吴争,词不达意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