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颙激动地跳将起来,“定是如此……王爷试想,多尔衮宁肯自绝徐州……。”</p>
“本王说了,其非自尽,而是被毙!”</p>
“是,是……可多尔衮明明可逃,却不逃,无疑是自绝生路,这点不容否认。”李颙梗着脖子反瞪起吴争来。</p>
吴争沉默。 汉明 来自我爱看书网,请访问woaiks.,手机请访问</p>
李颙继续道:“很显然,这是多尔衮经过深思熟虑的。有道是人死为大,他如果回京被黜甚至被杀,那就代表着再无翻身之日,可战死沙场不同,再狠的政敌恐怕也不会对一个死人落井下石,这样一来,多尔衮反倒成了清廷必追封的英雄、功臣……。”</p>
吴争皱眉道:“可你如何解释,清廷使团前来要本王配合,宣称多尔衮是自尽?”</p>
李颙想也不想地回答道:“这是常理中事,若多尔衮死于吴王之手,那么便是力战而死,而之前凤阳阿济格囤兵不援,随后清廷使团滞留沛县迟迟不往南来,这种见死不救的举动,显然难以隐瞒朝野,如此清廷就陷入被动,多尔衮掌权时久,京城各地皆有其党羽,若他们借此生事引发叛乱,清廷便会岌岌可危……。”</p>
“……反之,若多尔衮是自尽,那清廷就有了说法,既然可选择自尽,便可选择逃离,也就是说多尔衮的死是自取,非形势所迫,那么清廷就没有了见死不救这道义上的过错……。”</p>
听着李颙侃侃而谈,吴争有些被说服了。</p>
“那清廷为何要容忍多尔衮……不,多尔博占据徐州、兖州,甚至青州、登州。”吴争问出了他最想知道的问题。</p>
李颙道:“清廷非自愿,而是被迫。多尔博所领二旗兵力至少在一万人以上,如果清廷派兵争抢兖州,自然会引发大战,这一拼杀下来,不管胜负,折损的都是满八旗,清廷敢吗?”</p>
吴争不由自主地颌首,这分析很精辟。</p>
“多尔衮自然是想到了这些,将重兵囤于兖州,明面上是替清廷阻挡北伐军北上,实际上,多尔衮就是想拥兵自重,在清廷和我朝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势力,从而保证手中权力的更迭。”李颙看着吴争,坚定地做最后陈词。</p>
吴争抿了抿嘴,他确实被说服了,李颙显然还不知道,沈致远的情况,情报的不对称,限制了李颙有更严谨的判断。</p>
可他能从屈指可数的具体现象中,分析出多尔衮的心思筹谋,判断个八九不离十,确实是有本事。</p>
吴争此时已经信了,所以他的脸色更加阴沉,如果多尔衮真若李颙所判断的,要囤兵于徐州、兖州,甚至青州、登州,建立第三方势力,那么不但沛县必定增援,同时,多尔衮也肯定不会容忍徐州被别人所占。</p>
这个认识,让吴争心“呯呯”急跳,因为一场大战要被自己的判断失误引爆了。</p>
原本吴争已经打算暂时停战,可苏克萨哈、索尼没有让步的意思,这不得不让吴争做出以战促和的决定,同时,与多尔衮的一席谈话,让吴争产生了一个错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