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71.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捡了个名士(二)(第2/3页)  汉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得不说,这书生确实契合了吴争心里的期盼。</p>

    光复徐州的意义重大,五年间,一切的努力和拼杀,因徐州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也就是说,北伐军占领徐州,那么整个战场的态势就会逆转,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p>

    吴争能不知道?</p>

    但问题是,如今确实是打不下去了,张国维说得没错,再继续打下去,除非不发军饷,天上掉弹药,将士可以饿着肚子与敌拼杀。</p>

    当然,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就地取食”,可这能干吗?</p>

    所以,不管吴争此时心中北伐的意愿有多迫切,也得听从张国维的规劝,因为张国维的意思,就是整个大将军府众僚属的意思。</p>

    可这书生给了吴争另一种可能和希望,劝降、迫降颖川、武平二卫,以四面合围凤阳阿济格部,迫使清廷让步,从而真正光复徐州。 WOAIKS.</p>

    这个计策有很大的风险,一是虽然四面合围,但须得到颖川、武平二卫封住西、北两面,还得由夏完淳、廖促平两部堵住南面,而北伐军堵上东面,这是一场跨势力、跨地域的军事行动,风险在于颖川、武平二卫能不能抗得住阿济格一次正面进攻。</p>

    而最大的风险在于清廷会不会愿意为阿济格部贴上一个徐州的得失,如果不会,那么战争便不会逆转地持续下去,这是吴争及朝廷不可承受之重。</p>

    因为阿济格部的负隅顽抗加上来自河南、山东两个方向的敌人援军,足以打烂整个凤阳府,拖垮大将军府和朝廷。</p>

    也就是说,势必形成清廷将主力向黄河两岸集结,真正的主战场,就会从西南、东南转向江南,这与吴争以西南、东南牵制清廷,实现自己在江南崛起的战略是绝对矛盾的。</p>

    而马士英的这句话,就是在点醒吴争,该如何抉择。</p>

    吴争慢慢转头看向宋安,“你的意思呢?”</p>

    宋安木然道:“不管少爷作何决定,我都赞同。”</p>

    “屁话。”吴争随口骂了句,再转向那书生,“怎么称呼?”</p>

    书生简单收拾了一下他的衣冠,然后郑重揖身道:“学生李颙,拜见吴王殿下。”</p>

    吴争心中一震,“我知道你……。”</p>

    这话让所有人都愕然了。</p>

    尤其是李颙本人,他惊讶地问道:“王爷从何处知道学生?”</p>

    确实,此时的李颙才不满三十,尚未周游讲学,他因父亲战死襄城,家境困苦,与寡母相依为命,因营养不良,面色如菜,被人称李菜。</p>

    吴争知道他,仅是因为后世将李颙和眉县李柏、富平李因笃统称为“关中三李”,与浙江余姚黄宗羲、直隶蓉城孙奇逢并称为海内三大鸿儒之故。</p>

    好在吴争见机快,一声朗笑就遮掩过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嘛。”&a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