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民众需要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证明自己对的机会。</p>
他们渴望一种渲泻的途径——面向敌人,冲上去,将自己满腔的热血,流干!</p>
为流干,而流干。</p>
这是一种精神,如同石灰吸水、飞蛾扑火一般,“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p>
这种力量是强大的,无坚不摧的,可摧毁敌人,也会摧毁自己,摧毁一切。如同后世建国初期、韩战之时,那种人人激昂亢奋的情绪。</p>
这种力量非常危险,如同在燃烧生命,它需要引导,正确的引导。</p>
然而,吴争在江北,他只是从送来的邸报上知晓此事,没有亲身感受到这种炽热的氛围。</p>
如果吴争在杭州府,那么,他会迅速意识到这种亢奋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引导或者疏导。</p>
但这次的民众运动,确确实实地奠定了北伐军此次打一场决战的物资、人心基础,使得大将军府迅速聚集起与清廷硬撼一场的实力。</p>
否则,吴争发动这场事先“毫无准备”的大战,正落入了多尔衮的算计之中。</p>
世事往往如此,再毒的毒药、再深的阴谋,遇上炽烈的火、足以碾压的实力,都会粉身碎骨、烟消云散!</p>
当然,这是后话了。</p>
……。</p>
这场民众运动,波及到了大将军府辖下每一个府、每一个县、每一个镇及里邻。</p>
但它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吴争发布的征兵令,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募集到了十万新兵。</p>
与其说是征兵,实际上,都是志愿入伍。</p>
当然,这其中有不少是违规的。</p>
譬如,新兵中招进了学生兵、独子、兄弟二人以上同时服役等等情况。</p>
这,其实是一种挥霍和浪费,有穷兵黩武之嫌。</p>
吴争后来,是知晓这种情况的,但也没有去坚决纠正。</p>
因为此时的吴争,心里已经有种与清廷决战的打算了。</p>
决战,其实不是单方面的,自己想打,敌人不想打,就很难打得起来,最多只是一场攻防战。</p>
可现在,敌人想打,自己又为何要退!</p>
对吴争而言,倾巢之下,安有完卵?</p>
再珍贵的东西,一旦败了,就是敌人的。</p>
与其资敌,那不如拼个精光!</p>
这个心思,决定了吴争在此时,已经是不择手段了。</p>
事实上,泰州卫在淮安城下,确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