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八章 安归故里 258(第2/3页)  大清第一镖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爷爷,我们练了武,是不是就不能再当镖师了?那镖局的镖师们谁当呀?”没想到,一向不爱说话的左秉全,也就是左秉信的弟弟,左安世的次子,站起来,歪着脑袋问左二把。

    “好,这个孩子问得有头脑。来,爷爷告诉你们吧。以后,学了武不是去当镖师,不就是去干镖局,不就是进入镖行。一个武者,仅仅做这些事情太局限了。镖师是什么?他就是一份职业,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你们练了武功,干什么?是为保家卫国,是为强身健体,是为除暴安良,是为现世太平。懂吗?”左二把站起来,示范了一下动作,说,“镖局已经过时了,淘汰了,不需要了,再也回不来了。”

    “那二叔和哥哥为什么还不回来呀?”孩子们还问。

    “你怎么那么多话呢!”左安世喝叱自己的儿子。

    “安世,不要这样,让孩子心中的谜团慢慢解开。这也是我们的过错,让孩子产生了错觉,认为练了功,习了武,就是去当镖师。好像自古华山一条道的感觉。孩子啊,以前,交通不发达,商家们做生意,运银子,就用得着镖师;现在世道变了,银子变成了银票,在看不见的地方流动,自然就用不着那么多的镖师了。可有一些生意,还是能做些的。等你们长大了,慢慢就明白了。”左二把耐心地说。

    “爷爷,银子还会自己走路?”左安民的长子左秉谦跑过来问。

    “对,银子是长了腿的,不仅会自己走路,还会自己生儿子呢!”左二把说完,全家都笑起来。

    筹备武馆的事很快就完成,消息不胫而走。

    “二哥,咱左氏筹备武馆的事,不知怎么,不仅传遍本村,邻村,还就传到了邻近县份。好多武者者支持咱们!”

    “不仅要让他们支持,更要让他们也学起来,动起来。所有人都动起来,练起来,这样,咱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

    “对,咱们做个榜样!”

    不到一个星期,就有百八十个毛头小子报了名。

    “有这么多报名的孩子,咱们一定要管理好,料理好。”左二把按年龄大小和功底厚薄排成了三个班。他与左昌泰、左安世分别教一个班。自己的侄孙们都分插到这些班里,成为这群人当中的骨干力量。

    在这一帮青年中,有一个叫李长林的汉子,是左安民的好朋友,算起来是发小。此时,他虽已过而立之年,却十分吃苦下功,每日早起晚睡,早早来到练功场,费心琢磨,大有笨鸟先飞之感,又有大器晚成之意。虽是外姓子弟,左二把却很喜欢这样的人。因为,天赋异秉之人,毕竟少数,大多数人想要有所建树,还是靠勤学苦练,靠持之以恒地坚持。这个李长林不仅勤学苦练,而且不耻下问,左二把便实心实意地教他,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人,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怕晚,只怕勤学苦练,坚持不懈!长林,你好好练,像你这悟性,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说来话长,这个李长林不仅自己练,还把他七岁的儿子李玉秀也叫过来一起学。这个李玉秀可跟他不一样,头脑聪明,身手敏捷,很小就表现出了良好的武术天赋。有些东西他不必死练,苦打,而是只要看上一两眼,便能很快心领神会。因他父亲李长林与左秉信(后世之人称其为印师)很要好,故李玉秀不敢僭越,在得到左二把的首肯后,正式拜左秉信为师。拜师后的李玉秀更加刻苦了,更加用心了,很快,他就从一群年轻俊杰中脱颖而出。

    左二把见李玉秀无论品德、悟性,还是对左家拳所教技法的掌握,都可以说是最出类拨萃,最突出的佼佼者。所以,李玉秀深得左二把赞赏与喜爱。

    “能投入专注地做一件事,是人生最幸福的事。看起来,你们已经找到了幸福的入口!”

    左二把经常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