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家族议事(二)(第1/2页)  唐朝小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农村里如果说土地是庄户人家的魂,土地承载着庄户人的魂魄,在土地上产出的粮食养活着代代庄户人。那么祠堂就是家族氏人的根,在这个战乱纷飞的时代,一次正常的亲人告别,可能就会天各一方,所以祀堂就成为了游子在外的寄托,不仅仅是对于故土的思念,更多的是对无处可依灵魂的安放和告慰。

    在今天沿海地区还有着大量的祠堂,在动乱的时代,大量南方人为躲避祸乱,离开故土去南洋谋生,在异国他乡要生存,南人不仅仅靠着自身的坚韧不拔,更多的是同族人相互的扶持和帮助,抱成一团,抵御外敌,所以在今天南方人对于同宗同族依然是相互扶持的。

    杨氏祠堂是全村最大的建筑物,占用土地达到了一亩多地,整体建筑风格采用红砖灰瓦装饰而成。房屋整体朝向由南而北,门口匾额上书有“忠孝廉耻”四字诫言,是第一代杨氏家主制定的族规,要求凡杨氏子弟不论是当官还是为民,必须做到当官要忠于君主,孝敬父母;为民要懂得孝廉耻辱。不可作奸犯科,监守自盗,宜不可兄弟逾墙,刀戈相向。

    杨氏族人较少,所以祠堂建筑较小,主建筑里供奉的是杨氏列祖列宗的排位,从杨氏第一代老祖宗到最近的一代杨一凡的爷爷兄弟们,在诺大的一堵墙上堆搭成杨氏的寄托。

    在祠堂院子的比祠堂稍微小的建筑分别是学堂和罚事堂。虽然都是在同一座小院里,但是它们担负的使命却截然不同。

    罚事堂是族里用于处罚犯了族规的族人。族中大小事物皆有族规定律,但凡族人违反了族规中的其中一条,就由族长和族人共同判定族人的罪行,在按照族规进行处罚。轻着族律处罚,重的会被开除族籍。

    学堂对于一个宗族来讲那就意义重大,在这个真正以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来讲,知识是正宗的的第一生产力,每一个豪门大族的发家致富都离不开知识的底蕴。

    杨氏先祖早就明白了在这个社会里如何改变自家宗族的命运,所以在最早开始休祠堂的时候就修建了学堂。但是由于族力益弱,族里没有多少财力能够请的起好的教书先生,所以族里的学堂就一直空闲着。

    “今日由于老夫年事已高,无力在担任杨氏一族的族长,今有杨氏族人族议,选举杨氏第三子铁牛担任我杨氏现任族长,愿其为我杨氏族长期间建树有功,光耀我杨氏一族。”三叔公领着族人跪在祠堂,表情严肃,语气虔诚的将“任命书”念给杨氏的列祖列宗。

    三次稽手跪拜,礼成。

    “见过族长。”三叔公将杨铁牛请到主位,带领族人向新任族长行礼。由此杨铁牛才真正的成为了杨氏一族的族长,对于族里的大小事物都有了决定权和话语权。

    “今天承蒙弟兄们看的起我,选我杨铁牛当这个族长,我杨铁牛感激不尽,能够当选这个族长,我定当为我杨氏宗族发展尽心竭力,鞠躬尽瘁。”

    “我杨氏一族自百年前东迁至蓝田县,落户于此,耕耘与此。百年间来,我杨氏族人代代相传,与天斗,与人斗,无数的苦难都没有将我杨氏祖先的腰压弯,无数次的险境都没有让我杨氏断绝。我们代代传承我们老祖宗的诫言,忠孝廉耻,我们后世子孙自当发扬光大。”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三叔公是我们族里最长者,他在任咱们杨氏一族的族长的时候,从无过错。族人们相处融洽,兄贤弟恭。今日长辈们和兄弟们抬举我杨铁牛,让我担任族长一职,我安然受命。但是我毕竟经验少,处理族务还力有不逮,所以我提议让三叔公担任咱们杨氏一族的族老,具有监察族人和跟换族长的权力。如果我杨铁牛有一天处事不公,三叔公有权利将我换到,直接任命下一届族长。”

    “最近族人忙于春耕,但咱们族里的犁老旧笨重,不仅要大量的人力也需要大量的耕牛,咱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