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1章 东南无尽战争的本质(第1/4页)  带着系统回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带着系统回北宋正文卷第241章东南无尽战争的本质额,今天写的有些累,章节也大些,就这一章了

    ~

    哪怕在后世的一些特殊年景里,民间有说法是:宁做城市里的一条狗,也不做乡下人。

    大宋也有这种说法,大抵就是宁做东京城的一条狗,也不做乡下人。且大东京的人把除东京之外的人,都看做乡下人。

    池州的战乱,以及天寒地冻的时节,没影响到东京作为当今世界中心的繁华,这个一大早街道上已经车水马龙,几个官市外围充满了拥堵和混乱。

    这时代的东京人很幸福,有皇帝特例下拨的冬季炭火费,此外还有全国各地通过漕运源源不断运抵京城的平价炭火,治安也相比其他好的多。

    “闪开闪开!都特么闪开!八百里加紧!”

    城门开启后的大雪中,一个像是乞丐的人大声吆喝着就冲进了东京城。

    因严寒的封堵,来自池州的军报现在才到。

    中堂内,头发已全然花白的蔡京正看着池州来的文书。

    这是一封非常奇怪的文书,递给助理宰相何执中查阅后,老何神色古怪的微微躬身,“文书是真文书……奇怪,不是池州文书,而是池州石埭县吴志祥的凑报。”

    蔡京焦急万分,因为这代表池州告急被围,甚至连消息都送不出来。看似叛军的军力也不够,无法将县份一起围死。就此后知后觉的石埭县知县吴志祥的奏报,现在才到中堂。

    这份吴志祥的奏报毫无惊喜,事实上他只大抵说了“叛军势大池州告急”这八个和主题相关的字外,就很少提及池州战事的细节,大多是陈述贵池县尉、池州战役总指挥赵诚的各种幺蛾子。

    譬如赵诚粗暴又桀骜不驯,威胁殴打官员的事老吴花费了七百多字说明,然后还说,在形势危急之前,赵诚至黎民百姓于不顾,拒绝了各县的请军文书、把军事力量全部集中于州城,最终断送于十里亭等等等。

    大抵上这份文书讲的就是这些事,慷慨激昂啰里啰嗦。主要是弹劾问题官员赵诚的,至于池州围城程度到了什么地步,花费的笔墨很少。

    “执中,你怎么看?”蔡京也神色古怪了起来。

    被这样问老吴也很尴尬。

    赵诚虽然只是个小小县尉,芝麻官都谈不上。但成分可复杂了,乃是蔡攸保举,蔡京亲笔批的。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池州到底发生了什么细节,中堂是完全不知道内幕的,也不关心,结果才重要。

    其结果是池州告急,州城连消息都送不出来。

    对朝廷来说这是个非常大的事件。从赵诚的池州战役临时总指挥任用看,表面是黄文炳授权,但实际谁都知道,没有蔡攸的认可,赵诚不可能指挥得动池州。

    也就是说否定赵诚倒是简单,理由多着呢。只要结果是战败,他往前的幺蛾子全部都可以成为理由。正居于此,吴志祥机智的觉得战败基本成为事实后,才抓紧机会上书弹劾,这等于给池州战败找个背锅侠,让大佬们不至于太尴尬。

    理论上这就是官场规矩,哪怕赵诚是蔡家的人,蔡京亲点的,也会出现弃车保帅的棋路。这无可厚非。他儿子蔡攸只需承担少许的用人失察责任。

    问题在于,吴执中知道当时石埭县事件内幕,知道赵诚和吴志祥的心病由来。

    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在池州告急前,自己那宝贝儿子何志上了这些老狐狸的当,书生意气的卷入了池州事件,还放了错,被赵诚拿住了小辫子。

    其后儿子来信酸溜溜的说:蔡小娘子快姓赵了。

    就是何志这句暧昧的话,让吴执中现在难以抉择,无法判断赵诚和蔡家的捆绑有多深,如果踩错了,到时候宰相的长子跳出来力保赵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