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5章 赵鼎还相(第1/2页)  布衣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圣熙二年七月二十日,汴京东门。

    黄河和六条运河带来的水汽被盛夏清晨的微风吹走,这是炎炎夏日里最舒服的一段时间。

    东京府几十万户人家的娃娃此时正睡得憨实,早已开始为生计奔波的百姓轻手轻脚的,只怕打扰自家孩儿的小梦。

    黄河像一条粗壮的手臂,延伸到极远的地方。朝阳放佛是被这条母亲河托举着,刚出生的小太阳迫不及待地要跳到天空,水天相接的地方,黄河不断在暗黄和金黄色之间变换。

    不知是黄河染黄了朝阳,还是朝阳把黄河染得金红,但二者总归是要分开的。朝阳终于挣脱了黄河母亲的手臂,彻底从水天交接处跳了起来。

    天亮了……

    鸡鸣狗吠声在乡间、在城镇、在繁华的汴京城此起彼伏,摊贩,脚夫,差役,士兵……这个庞大的城市又进入了一天的繁忙。

    夜间进入汴京城的上千艘货船已经远去几百里,它们要在傍晚返回,带来大量的粮食蔬菜、茶盐姜醋和紧俏货物。

    百万多人口的汴京城,每天都要吞吐海量的物资,若不是六道运河直通江淮、江汉和京东,真是难以想象这样的巨城该如何生存。

    李纲、虞允文、汪伯彦、黄潜善等政事堂宰相难得在朝会之外的时间聚到一起,他们是在官船渡口迎接还相的赵鼎。看着运河上忙碌不已的差役、掌柜、脚夫和纤夫,难得来到这种地方的几位士大夫捻须含笑,眯眼细观。

    汴京的市民为了生计努力干活,虽然很累但能够混个半饱,逢年过节还可以给家里扯几匹布。碰到行情好的时候,还可以吃上两顿肉,喝上二两小酒。

    李纲等攀爬到人生到底是要向官家表明态度。刘成栋的底细还是从商人、士子和当地农夫那里得来的好,还好刘成栋没有什么大问题。”

    “明月庄,防寒服,铁器……明月集……遍地工坊,李响是刘成栋的女婿?难怪……主动赶走一些寨民,当地士绅获益良多,唉,这群贪便宜的囊虫。”赵鼎看过所有关于李响和刘成栋的情报,然后放下心来。

    虞允文松了一口气,他当年受过刘成栋的救命之恩。这次卖力为刘成栋奔走,一是选拔良将,二来也是还人情。“刘家也算是世代为将,可惜人丁凋零,之前的蔡相为了他儿子……咳咳,总之刘成栋还是挺识趣的,这次主动把工坊的底细透给勋阳府和十堰州的士绅豪商,也算是避嫌了。”

    李纲很欣赏刘成栋的领兵才能,于是接过话头,“不吃独食,还把明月集放到厢军的眼皮底下,刘成栋是个守规矩的人。就是贪财了点……”

    “一个武夫贪财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听话,守规矩,能打仗。只要他为国朝效力,自然能够封妻荫子,大周的豪强不差他这一个。”赵鼎听到刘成栋贪财的消息,心里反而放心不少。然后他拿起了王珪的《拼音小识》,开始批驳,“这个青石老匹夫,居然又搞出了一套学问,还专门寄过来气老夫。看他收的这个李响,只顾着奇技淫巧,要么便是稀奇古怪的东西……”

    李纲和虞允文不敢接这话头,心里却有些腹诽。你们两个掐架几十年,不累么?

    赵鼎和王珪是三十年前的大周双子星,曾是如胶似漆的好友。

    好景不长,赵鼎进入仕途,王珪却在和大理的陆一鸣论战之后破了识障,开始潜心做学问。二十年过去,赵鼎已是宰执之身,王珪也名满天下,创立了自家的学派。

    简而言之,王珪一直强调学问应该被更多人掌握,为此应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赵鼎则一直强调“儒学正统”的重要性,两人逐渐开始了学术之争。有句话说得好,那啥不分对错,但学术分对错。

    赵鼎自认学问不输王珪,繁忙之余不断和王珪论战,但怎么可能是到处讲学的王珪的对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