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5章 乱流之下(第2/3页)  首辅家的长孙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比往日。原本好端端一个机会,就能让高、赵两家自相残杀,被她这样一劝,反而坏事了,如今谁还敢再触霉头,挽救都无法挽救!”

    郑贵妃听着这些事非面无表情,喝多了几杯酒后才肯吐露几句怨言:“我无儿无女的,管得谁能得储谁能继位呢?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秦谙这个贱人不得好死!偏不能够,偏不能够……秦裕会先死吗?死了才好,我的儿子活不下来,凭什么她们的儿子孙子能长命百岁,秦姓死绝才好呢!”

    惠妃这日心情极好,熏着自己配制的熏香,伸出指甲让宫人用凤仙花汁涂描,听说圣慈太后在皇帝那里碰了个软钉子,心情越发愉快了:“世人都认为张太后才是皇上的生母,而王太后如今只能韬光养晦,殊不知当初要不是王太后先退让一步,别管张太后怎么闹,皇上连册封生母与嫡母共尊都不答应呢,皇上啊,真心敬重的还是嫡母,为什么?谁让张太后愚蠢无知呢。她一个曾祖母,倒比太孙还要是非不分,劝说的是什么话,合着把政务当作儿戏一般,皇上当初……要不是有嫡母庇护,光靠这么个生母,莫说储位,怕早被彭氏、申氏逼害得尸骨无存了。”

    她又琢磨一番,脸上露出笑容来:“小沈氏楚心积虑一番,让赵兰庭娶了个孤女

    ,以为那孤女就能任她随意摆控了,皇后这回甚至给顾氏下了告帖,传召她参加王太后的寿诞,怎知人家根本就不和她们一条心!赵兰庭起初还立场不明,娶了这么个媳妇,竟然就做出这么大的举动来,宋国公府被他这么一算计……等着看吧,王太后的寿诞上可有一场好戏了。”

    惠妃等着当渔翁,可惜完全错判了情势,沈皇后终于是下定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在太师府和宋国公府之间做出保一舍一的抉择,她先是把太孙传召来了坤宁宫,一番苦口婆心情真意切的劝教,希望长孙能够看清时势痛改前非,与宋国公府划清界限,且还下令让太子妃禁足于慈庆宫里的泊宁庵忏悔罪过,相比起太孙从前屡屡的顶撞争辩,这回已经算是十分乖巧了,一声不吭的任由皇祖母教诲责罚。

    沈皇后老怀安慰。完全没想到这回又被太子妃先下手为强,太孙看似乖巧的表面下正在酝酿一番更加胡作非为的计划。

    满京城的风波翻滚,导致渠出的窥探也终于有了进展。

    这天让陶家表姑娘废尽心思花耗重金绣制的大红嫁衣正好是大功告成,她一眼眼一寸寸的仔细检阅,为此还特意修剪了指甲,是防范着那华贵却娇弱的面料被指甲损伤,一个待嫁闺中的姑娘,手抚嫁衣对日后良缘心生期盼本不是什么吊诡事,但在渠出看来陶姑娘却没有一分半是羞涩半是期待的神色,眉眼间遍罩认真严肃,这情景就实在有些吊诡。

    那名唤淑绢的婢女,此时也不敢再多问小主人的计量,闺房里一时安静得落针可闻。

    直到一个老嬷嬷进来传话,说陶老爷有请。

    陶芳林才亲自把那件嫁衣叠好放入一个精美的锦盒里,走出闺房便坐上一抬轿椅,她一边儿看着甬道两侧的花草,手里摇着画着中秋月龙爪花的团扇,一边儿还悠悠的叹了口气:“我若早些年岁就懂事,怎么也不会听话缠这三寸金莲,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多走几步就觉得两脚像受刑一样的痛苦了。”

    傍着轿椅跟随的淑绢听了这话,笑着道:“姑娘这话就荒唐了,哪家的大家闺秀不是三寸金莲?”

    她这话音刚落猛然醒悟皇后娘娘、自家太太、沈夫人姐妹三个都是一双天足,连忙收了笑容不吭声儿了。

    “缠足为戒、三从四德、立身学作、九烈三贞,生为大家闺秀就得被这些教条约束,一辈子贤良淑德受气忍辱,言不敢高声行不敢逾矩,活着要不惹诽议死了也只求一方能入宗祠的牌位,这样的一生有何趣味可言?”陶芳林拉着一抹冷笑:“愚蠢的世众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