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河子村(第2/3页)  憋宝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鬼迷心窍用“察物出尘”的手段道破那块“狗打油”。早知道惹出今天这个麻烦,不如当初直接出价把金一条从金振邦手里赎回来,钱是王八蛋,有花就有赚,然后安安生生地开店过日子。现在倒好,捅了一个马蜂窝。我自诩谨慎,却终究是没有勘破这名利心。

    三爷转交给我的话我默念了几遍记在心里,等女人走了之后,收拾收拾屋子,带了几件防身用的工具,便将铺子落锁出门了。

    三爷给我准备的车子一出门就看见了,一辆崭新的没有上牌照的吉普越野,我拿钥匙开门,上车之后显示检查了一遍油箱,从隅东门到河子口来回三百多公里,满箱油也够跑了。

    今天天稍微有点热,车子跑起来尘土飞扬,我买了瓶汽水在开车,一边开一边喝,打算一口气直接开到目的地,争取赶在天黑之前离开那里,回到城市。

    河子村地处在天津卫周边一个名叫宁海县下属的河洼子里,看着车窗外不断后退的平原和山丘,想找一些风景,但是这一带每年都被雨季的海河水冲刷,风化的十分严重,而河水冲去表土后,植被无法生长,恶性循环,年复一年,最后只剩下稀疏的干枯树干,黑灰色的河床,景色十分单调。

    一路同行的,还有两个从北京来的教授和大学生,人是我在离开宁海县的路上捡的,据说是民族大学学民俗的,学校里出了课题,他们就到河子口来收集素材来了。

    我没上过大学,所以对有知识文化的人还是挺敬重的,特别是看二人的穿着气质,一看就跟我们老在隅东门接触的那些顽主完全不一样,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他们两个听说我是倒腾玉器的,也对我很感兴趣。一路上问了不少有关于玉器古董相关方面的知识,一边听还一边拿笔记,这让我大大满足了一把虚荣心的同时,对接下来的行程也多少有点踏实了下来。

    车子经过两个小时的山路颠簸,终于在海河岸边上停了下来,由于时代的原因,那个时期社会基建并不发达,陆路不通的地方就只能走水路,黑衣女人临行时曾告诉过我河面上有船夫摆渡,就不必太过担心。

    我先帮他们两个把行礼搬下车,然后把车子停在离着河面稍远的路边上,免得河水突然上涨,再把车搭进去了。

    三个人站在河边渡口上,隐隐能听见河对面传来的狗叫声。老教授告诉我说,河子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打明朝嘉靖年间就有了,全村拢共不到三百人,到现在依旧保持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将河子村里一些已经在外界遗失的传统记录下来,修正进教材里,让更多的世人了解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我听的热血沸腾,突然觉得跟他们比我简直就是一个俗的不能再俗的俗人,又闲聊了几句,远远地,就瞧见一只小船晃晃悠悠地,从河对面划过来。

    由于船小一次最多只能载两个人过河,我就让教授跟学生先过河上岸,自己在岸边等了一会儿,抽了两根烟的功夫,船夫又把船划了回来。

    船夫是个年过半百的老汉,手上和脸上皱纹横生,埋头划船也不说话,我就掏了根中华递给他,问道:“您这几点下班啊?”

    “五点。”老汉说道。

    “收工可够早的。”

    我笑了笑,自己掏出根烟点上,看着河对岸的村庄越来越近,忍不住问道:“咱这村子,有没有一个姓季的中年人?”

    老汉看了我一眼:“没有。”

    “没有?”

    我愣了愣,但此时船已经逐渐靠岸,我站在船头,看着在视线中越来越清晰的村落,眉头直接皱了起来:“村子里有人结婚?”(记住本站网址,om,方便下次,或且百度输入“  ”,就能进入本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