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龙战鱼骇(3)(第1/3页)  龙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脱枪为拳,这是中国传统武术中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大枪是战争时非常重要的武器,人们通过练拳就学会了使用大枪这种兵器,拿起大枪,随时可以杀敌——可惜,所以很多中国传统武术中很多门派的拳法掌法其实练的是兵器,比如太极拳和咏春拳,只是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点。从此以后,中国传统武术从将门武术、宗门武术,正式演变为民间武术,武术中的实战性和杀伤力一再被削弱。所以,当八十年代初,当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在擂台碰撞时,它不适应擂台性和缺乏实战性的问题立刻就展现了出来,大家看的清清楚楚。然而,从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传承来看,中国传统武术本就不是为擂台而生,它不是擂台术,不是表演术,当然无法适应擂台。时代在变,中国传统武术也需要与时俱进,所以,在有关部门对中国传统武术如何创新发展、适应擂台竞技大潮的思考下,什刹海体校终于由梅慧志老爷子领头组建出了中国第一支半专业的散打队,梅老爷子将中国传统武术、现代搏击和中国摔跤的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创造出了实战性较强、可以在擂台上竞技对抗的散打运动。这是中国近代武术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武术的发展。

    “北京第一支散打队组建时,肯定很热闹吧?”

    “当然了,散打队成立后,在武林掀起了很大的争议声,于是在80年、81年连续两年按照武林规矩设擂,举行散打试点,广泛邀请民间高手来比赛交流,当时民间参赛的人数有上百人,其中有各大门派各大拳种,比赛开始没两天,一看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都只剩下练散打的了。民间武术的招数多,但多没有经过实战对抗训练,很多选手一上擂台就处于劣势,比赛打得很沉闷,有些挨到一两下重击就不打了,跳下擂台,完全没有观赏性可言,最后冠军大部分都被什刹海体校散打队的队员拿到了。”

    “让人大跌眼镜啊!”唐龙说。

    “是的,现在回想起来非常逗趣。后来,北京市散打队的队员走出北京,参加过85和86年的河南少林杯、87年的武当山擂台赛。当时的场面更加热闹,民间选手们穿着奇装异服,有的穿着道袍,挽着发髻;有的穿着袈裟,剃着光头,挂着大大的佛珠;有的穿着太极服,有的戴着斗笠,穿着长袍,打扮成古装侠客的模样热闹极了,比2015年引起轰动的天山武林大会还具有戏剧性。

    “在比赛前的预热环节里,有一些高手登上擂台进行表演,虎虎生威,声势吓人,现场很多观众也被震住了。然而一旦在擂台开始正式比赛,这些所谓的“民间高手”往往不堪一击,挨了一拳,就灰溜溜地跳下擂台,受了一脚,就停下不打了。记得当时我跟一个所谓的民间高手比赛,比赛已经开始了,他还在擂台上转圈子,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结果我冲上去一个中扫踢,抽到他的肋部,他就岔气而瘫在地上了。这场比赛开始阶段,民间高手很多,没过几天,就只剩下散打运动员了。

    “除了和民间高手打擂台赛外,后来北京散打队在梅老爷子的带领下,参加了1990年的京港搏击会。这场轰动一时的京港搏击会是由香港那是散打运动诞生以来的大事件,也是中国散打第一次和泰拳的正式较量,甚至可以说是第一次和外国拳手较量。其实,在这之前,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武术就在泰国华侨的组织下,走出国门开始了和泰拳的交流对抗。但除了1922年,由流亡泰国,本有武功,并拜华裔泰拳宗师为师的李德与泰拳手打平之外,其余都输掉了比赛,甚至还有中国拳手被泰拳手打死在擂台上。没有太多实战对抗训练的中国武术,碰上了凌厉刚硬的泰拳,就像鸡蛋碰上了石头,不堪一击。而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由香港和台湾组织的数次中国武术与泰拳的比赛,也仅有一场平局,其余都以中国功夫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