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4.124(第2/3页)  七零军嫂的渔味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除了这些,还有媒人钱,送到女方家里办酒宴的肉,菜,自个家里办酒席的钱,前前后后算下来,一百多最少,两百出头正常。

    但是农村一年干到头,一家子都攒不下一百块钱,所以二十三十的彩礼才是正常的,多了,谁也不愿意做冤大头。

    偏偏陈红枣那里咬着牙不松口,不仅这样,她还找了娘家给女儿介绍对象,只要彩礼高就行。

    陈家那边自然是积极得很,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陈红枣这人,典型的农村被洗脑严重的妇女。整一个扶弟魔,怕老娘怕得要死,为了给老娘看病,都能卖女儿了,家里孩子饿着肚子也能假装看不见。

    好在莫生女命好,男方是真稀罕她,天天在家软磨硬泡。对方家里条件也还行,不是出不起钱,就是咽不下气。老太太看不得儿子难受,又找人打听了,听说这小闺女打下就勤快,十岁就下地挣公分,早两年就开始拿满公分了。

    最重要的是,和陈红枣叶小丽也不是一路人,平时没什么话,也就同意了。

    但老太太咽下这口气,不迁怒莫生女是看在儿子的面上,心里还是恨着陈红枣呢,到了下聘那天,老太太带着一群亲戚,搞得张扬得很,在屏东村一干看热闹的人眼皮子底下,把五十块的彩礼钱,递给了叶小丽。

    陈红枣当场就要炸,进了叶小丽口袋里的钱,哪里还能要得出来。她当场就要反悔。

    但莫家也不是完全没有亲戚了,她打着什么主意,叶小丽还有两个女儿呢,虽然和她不亲近,一年都不愿意回来一回,但今天也回来了。

    陈红枣的小算盘也不知道被谁传了出去。

    叶小丽千不好万不好,但是她有一点是叫莫家其他长辈放心的,就是对两个孙子好。

    虽然莫照城做的事情叫大家记恨,但到底是子侄辈,老人家老了心软,大人的事情牵扯不着孩子,谁也不愿意看着陈红枣拿了这钱去补贴娘家,让孩子饿着肚子。

    就连当事人莫生女,这些年也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地位,对家里人早就寒了心。但父亲坐牢以后,家里没粮食,为了不饿肚子,两个弟弟不得不跟着她去干活。

    没人惯着他们,被村里孩子打怕了,大弟渐渐的倒是懂了些事。这次陈红枣找外婆家的人想卖了她,还是大弟偷偷告诉她的,也帮她说了话。

    左右这钱落不到她手里,奶奶虽然可恨,但确实对弟弟不错,给了她,也是花在弟弟身上。

    这么一对比,莫生女也愿意这钱给叶小丽,她是当事人,做不得自己的主,但说一句这钱留给奶奶和弟弟,旁人也只会说她孝顺,知道疼弟弟。

    莫家人都在,胳膊拧不过大腿,陈红枣只能这么认了。

    陈家那边拿不到钱,当场就变了脸,陈红枣被嫂子弟媳一顿呛,又被老娘骂,这还不算完,她弟弟出了个主意,让她改嫁。

    村里有个哑巴,前些年死了媳妇,长得丑,也没人愿意嫁,但是哑巴有门祖传的手艺,做石匠,每年接的活,除了定期交给生产队的,还能省下来不少。

    哑巴想找个照顾家里的,他儿子年十三,已经跟着他出工,也不怕被后娘磋磨。就想找个女人回来暖被窝,爷俩回来了也能有口热汤饭吃。

    可是因为长得实在丑,太高的彩礼又不愿意掏,毕竟人家也精明,要留着给儿子娶媳妇呢。而且还有条件,泼辣的不要,所以这些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

    陈家就动了心思想把叶小丽嫁过去。

    陈红枣本来就耳根子软,再加上莫照城没进监狱的时候,三天两头打她。进了监狱以后,叶小丽天天折磨着她,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听说嫁过去只要干好家里的活,不下地铁匠也能养活她,渐渐的就动了心思。

    特别是莫生女嫁人以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