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0.第 30 章(第2/3页)  七零军嫂的渔味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找那家店的大师傅,送了一袋米,人家才教了她。

    想到福宝,王明月有几分惆怅。

    “阿姨,你怎么了?”

    大妞蹲下灶前烧火,见王明月眼角滑过眼泪,不安的问。

    “啊,没事儿,就是昨晚没睡好,打哈欠了。”王明月打起精神来,不再去想那些。

    再想,也是过去的事情了,她相信宋玉安,也相信严丽珍,他们一定会照顾好福宝的。

    而她,眼前要做的,就是过好自个儿的生活。

    王明月把蛋液分了三碗上锅蒸15分钟,蛋液凝固以后揭开盖子,把虾仁铺在上头,再蒸五分钟。

    出锅的时候撒点葱花香菜就齐活了 。

    加上打包回来的红烧肉,硬菜差不多了。不过年轻人喜欢吃辣,王明月剁了不少蒜蓉出来,和辣椒一起炒了一大盆杂贝,鲜香得很。

    “小闺女破费了,以后日子还长着呢,可不敢这样破费。”说话的是村里最长寿的老人文祥伯,今年九十六高寿,听说年轻时候就是村长,带着大家打过海盗呢。哪怕现在走路都要住拐杖了,也很受年轻人尊敬。

    “阿爷说的是,日子还长,不过这不是刚刚来落户么,就这一次喽。”王明月落落大方的拿勺子给老人家盛了两勺虾仁蒸蛋。

    “这是我做得,阿爷您尝尝。”

    老人家年纪大了喜欢唠叨,饭桌上你一言我一语的问了不少王明月老家的事情,王明月也不嫌烦,真真假假的说了一些。

    她态度亲和不谄媚,说话有条有理,这餐饭吃完,村里老人们对她印象都不错,回家就交代儿子媳妇,以后人小姑娘有啥不方便的时候,能帮就帮一把。

    吃饭后的第二天,王明月选好的宅基地就来了不少汉子,扛着大锤锄头,都是来帮忙盖房子的。王明月这才想起来还有正事没和大家说呢。

    “中午饭不供了,一餐我给大家补半斤粮票,你们看行不行?若是不行我就去找村里乡亲们换些粮食,再找个婶娘来做饭。”国营饭店一斤馒头是七两粮票再加三毛钱,不算工钱,王明月觉得半斤差不多了。

    “行行行,怎么不行,妹子,你放心,我们一定给你选最好的材料。”

    来上工的汉子们,特别是成家了的汉子高兴得不行,他们这一片,最缺的就是粮食了,搞集体那会儿,最惨的一年遇上台风,一个人头一年的口粮就分了16斤,后来地都变成自留地分给大家了,但本来也就没多少,一家一亩都不到,能有多少粮食,这一天有半斤,换了粮食拿回家,就着海货煮粥,可以吃好几天了呢!

    有些人家里有小孩的,巴不得王明月能把工钱也算成粮票给他们。实在是缺粮啊!

    而且村里起房子是供饭,可谁家不是拿点红薯熬粥,再焖上一大锅海鱼。全国粮票可以买玉米啥的,哪是红薯饭能比拟的,他们这是占便宜呢!

    汉子们同意了,王明月也就了了一台心事,盖房子这事她不懂,看也看不明白什么。老村长是好人,叫小儿子来帮忙统筹,要的就是不叫村里人欺负小姑娘,不然磨洋工出工不出力的,王明月还不得哭死。

    房子这边是不用操心了,王明月就打算出海看看。

    “你别跑远了,就在近海看看,等过段时间再跟着大家伙儿走。”冬梅婶子不放心的交代。

    王明月摸摸鼻子,谁叫鱼蛋太负责呢,昨天吃完饭居然和老村长说,她开船的技术太差,要老村长注意些,最好找个人再教一教。

    老村长和冬梅婶子这不就记住了,生怕她一划出去就找不回来。

    王明月的小船停在离村子不远的港湾里,对于如梦岛的居民来说,老祖宗留下来福泽后人的东西还是不少的,比如说码头。

    村子周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