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一八章 极将(上)(第2/3页)  抗日之幸存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求诸将以死相拼、寸土必争以存地存民……”阎锡山给手下众官兵的电报中并无其他人习惯的阵前重诺升官许愿,偏偏告诉所有人已经没有东西奖赏但却要求各部死战……难道阎锡山是一边发电报让部下死战一边暗示他们不战而退!?

    正当曹小民还在怀疑阎锡山是否在暗示让各军各自分散逃命的时候,晋绥军各部的回电却纷至沓来:“……电文已传至全军上下,我等官兵泪拜于将军鞍前,此战后晋军再无我团番号,我全团上下一千一百三十二人死意已决。绝无退半步之可能……”“……受将军二十年仁义、还将军一朝忠勇;不惜此身之生死,唯愧所欠甚多……今以妻儿与同缚,号令三军半步不退……”“……昔时人言我晋军‘静若处子动亦若处子’,今我部虽让世人知我山西尚存大丈夫……”……各种电报很多都直接来自团一级的部队,各部都言明死战;更有部队主官把自己的妻儿和绑在一起激励官兵奋战,一封封电报连续读来让人热血沸腾、一群群横眉怒目的汉子慷慨赴死的形象竟然活灵活现出现在脑海……这还是印象中的晋绥军吗?

    曹小民忽然明白了些什么:试想当年自己颇为疑惑韩复渠的战绩,无论外界如何评述,但人家却实实在在能孤悬于敌后保一方水土!今天所见的山西不一样吗?山西由于丰富的煤矿和粮食产出,其承受的日军重兵可不是一般省份可以比拟的,阎锡山虽然丢了各处重镇但却始终能在山西有立足之地经百战而不倒。这里头经历的各种苦战又岂是如宣传所见的简单。

    因为他是地方军阀,无论如何作战获得怎样佳绩又或者晋军作战如何英勇壮烈,只怕中央的主流媒体也不会对其有多大的宣传;便如于学忠所部一样,无论在鲁南打得怎样都不会被特别表彰的。至于其他的报纸基本都抓在各地方诸侯和对面阵营手里,更是不会提及只言片语。相反只要晋军打了败仗那责难便会铺天盖地了。

    今天就在曹小民眼皮底下,晋军的各部表态让曹小民见识到了一个和他印象完全不同的阎锡山。晋绥军各部对阎锡山的忠诚大出他的意外。他却不知道当年山西财政困难阎锡山出山第一件事便是自掏腰包稳定经济,其后在全省抚恤孤寡、力促农耕、减租减赋等各方面都大有成效。在外人骂其闭塞自保、不服中央之时山西的百姓却在感恩其力保一方少涉战乱保障民生,其他部队都往四乡征粮的时候晋军却在到处开荒屯田……阎锡山在山西受到的拥戴实际上和重庆的宣传大相径庭,加上他得到一个不恋兵权不肯当老大的徐永昌相助,山西这些年实际上却一直政通人和!

    能主掌一方对抗中央的人物岂是一般?直到现在曹小民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个看上去小气软弱还有几分刁滑阴险的大军阀如何能让手下三军在关键时候不惜生死去效忠呢!

    很快,新的作战计划第一部分出来了:以八路军组成的断后部队不问伤亡必须在各个方向上顶住日军的全力反扑,保证三军主力和日军先头部队有十公里以上距离;晋绥军各部在目前占据的城镇附近构筑工事作为战术支撑点,没有司令部转进命令就要战至全军殉国不得擅退;中央军各部则快速集结在二线构筑防线并在前线情报清楚的情况下组织对日军的战术反击。为了提防满蒙伪军从山里杀出来攻击各主力部队的侧后,八路军余部散进各处山区警戒着山口要冲的敌军动向,如果伪军出山则通知身后的晋绥军和中央军准备接敌而八路军则放过敌人后逆袭山口力求抢占要地为各军进山创造条件。

    这时,周恩来递上了延安方面的最新电令:北方战场八路军主力为一一五师,前指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薄一波;中段战场主力为一二九师,

    ef="

    最快文字更新

    前指总司令叶剑英、副总司令左权;东路军主力一二零师,前指总司令彭雪枫,副司令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