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0章 美国人的炮火(第2/3页)  抗战之红色警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便。所以除了随队的自行火炮外,那些牵引火炮装备的不多。

    那些曾经在阿拉斯加逞威的重炮,要么停留在阿拉斯加,要么还在南下的途中。

    华夏军队从北方一路杀来,沿途多是荒野,攻坚的地方不多,需要重炮的地方不多,其他运送的物资又多,安排上倒是迟缓了些。一碰到盟军的密集防御,倒是真有些挠头。

    这一次华夏依靠装甲大军的突进,主要战略目的是为了给美国人施压,缓解欧洲的局势。孟享也没有做好强攻到底的准备,一发现美国人快速的加大了前方的防御力度,他就不得不考虑美国人接下来可能的反击。

    从阿拉斯加起拖进的阵线已经够长了。虽然孟享有自信在分基地的支援下,能抵挡住美国人的反攻,但若是能稳固后方,将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后方稳一稳,前方看一看再说!”孟享在和范种等人商讨了半天后,决定了滞缓进攻脚步。

    ……

    华夏国内又调集了一百多万军队顺着远东,向白令海峡前进。

    北方的恶劣环境是行军的最大敌人。在亚洲境内的还好说,过了白令海峡,补给点和辅助人员明显减少,使得不断有人冻伤甚至迷失道路冻死在荒野。

    若不是行动之前,在军队中教授和宣传到最基层的各种常识挽救了不少的性命,服装等后勤准备又比较充分,恐怕光是零下四五十度的持续低温,就能让华夏的大军遭遇拿破仑和前世德国人的困境,彻底崩溃在冰雪世界中。

    在未来有人统计过,从华夏的东北一路途径远东、白令海峡、阿拉斯加、加拿大一直到美国本土,征程超过一万公里。

    虽然一路上有各种机械车辆的辅助,但沿途的冰雪和低温等种种艰难还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不过,华夏军队终于经受住了这段两万里冰雪长征的考验,用非战斗死亡近万人的牺牲,铸造了未来一股不朽的军魂,也用他们的战靴踩出了一条横贯亚洲和美洲大陆的陆地通道。

    行进的华夏大军不断在亚美大陆之间蠕动,不断把新鲜的战斗力和大量的物资输送到美洲大陆,巩固着这条通往战斗前线的前进之路。

    ……

    “我们不能再等了!华夏人已经来的够多了。只要给他们时间,他们能把整个加拿大的所有城镇都填满。照这样下去,我们即使胜利了,清除这些麻烦也需要很大的代价!”丘吉尔有些沉不住气了。

    虽然前线暂时阻挡住了华夏军队的快速突击,但却挡不住华夏军队的继续涌入。

    即使不知道踏足美洲的华夏军队人数,但侦察机上拍下的蚂蚁搬家一样一眼望不到边的照片也是让人头皮发麻,要知道这样的情景可能要蜿蜒上万公里。

    “就算一英里排二百个人,也足有百万军队赶来。”这是最保守的估计,英国人那享誉全球的情报组织给出了三百万的结论。

    这恰恰和华夏初步计划的人数差不多。

    而这些人都是随时可以变成杀戮机器的军人,而一千二百来万的加拿大青壮人口也不过这么多。

    丘吉尔根本不指望美国人能好事做到底,即使华夏战败,这些人也可能成为遗祸加拿大的定时炸弹。

    “不能再让华夏人过来了!”丘吉尔担心过多到来的华夏人口甚至会把整个加拿大的土地挤占。华夏人在西伯利亚、东南亚,中东甚至在非洲的移民行动既证明了华夏人的野心,也证明了他们可以适应地球上的一切恶劣环境。

    但要切断这条迁移之路,难度很大,至少在白令海峡以西是没办法,只能靠从阿拉斯加以东的各处盟军的反击来斩断美洲大陆的通道。

    美国人的十万门火炮的计划不止是布置在北萨斯喀彻温河沿岸,在加拿大的沿海地区,以及和华夏占领区交接的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