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9章 五个方案(第2/3页)  抗战之红色警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发起大规模的攻击,而只占据了加拿大的少数机场的华夏,却需要在加拿大北方的酷寒地带寻找更多适宜建造野外机场的地方。

    即使找到机场,地勤和指挥人员的不足也会让华夏乱成一团。而这一次,美国人国内那些经营了良久的机场可以随时组织起24小时加班加点的排班计划,甚至还有多余。

    而这一次不需要跨洋作战,不需要跨过容易迷失的广阔海域,美国人可以轻松再抽调出数万的短脚战机和数万飞行员。

    靠近本土的优势,使得美国人可以轻松调集充足的人力物力,发动连续不断的大规模攻势,不至于像第一次空军组织的那样,因为后勤的不济而导致虎头蛇尾。

    而这一次,另一个空中大规模攻击计划也正在组织中,只是鉴于上一次的失败以及整个诱敌深入的大战略背景,使得美国人的这次攻击还没有最终发动。

    但在华夏装甲部队快速突进带来的一系列压力下,美国人的空中大反击又要开始了。

    若不是孟享有分基地的依仗,反过来把大多数劣势条件都占了的华夏胜率渺茫。即便孟享手中还有底牌,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足以让人头疼。

    越是靠近美国本土,对美国人越是有利,而对华夏越糟糕。

    从古到今的战争,都会考虑主场和客场的差异。罗斯福在一开始的时候,也谋算到了这一点。

    而且这一点的突出表现,不止是展现在坦克和飞机上。

    人力物力的便捷,让美国人在短时间内就在加拿大和美国本土边境处组建起了牢固的防御工事。甚至在五角大楼的第四个方案上,防御工事还要向加拿大的南部繁华地带延伸。

    英国人已经同意了美国人的这种支援方式,甚至加拿大的资源也在向这边倾斜。

    短时间内虽然不至于造出个马奇诺防线来,但无数的堡垒和沟壕以及地雷阵却足以滞缓华夏军队的行进速度。

    华夏军队在加拿大的北部还有阿拉斯加的快速推进,一个原因就是环境恶劣,沿途城镇极少,遭遇的抵抗力量也很弱。

    盟军在那些地广人稀的地方也很难全面防御。

    但是越是推进到加拿大的南部繁华地带,防御目标越明确,周边的抵抗压力也越强。

    北方的木屋已经逐渐的被南方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所代替,甚至在一些战略要地,一个城市说不定就能像斯大林格勒那样拖住华夏军队向前的脚步。

    在城市里,华夏的坦克装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诸如那些在荒野上很难有效使用的无后坐力炮和巴祖卡火箭筒等短射程武器,在城市或者堡垒阵地等狭窄环境下,可以对华夏坦克的薄弱点构成巨大威胁。

    美国人也明白这一点,甚至在第四个方案中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只是加拿大毕竟是英国人的。

    丘吉尔很痛快的答应了。

    随着二战战事的进程,像巴黎那样的不设防越来越少,残酷的巷战越来越多。连在英国本土上,德国人和英国人的巷战已经打碎了包括伦敦在内的诸多城市,何况加拿大那些二流城市。

    况且丘吉尔更明白牺牲这些城市是有价值的。

    那些民用的建造甚至那些堡垒工事,甚至可以不需要军队,靠着民间力量就能用钢筋混净土堆积而成。大量的盟军军队照样可以留在欧洲,利用这些防线拖延的时机,彻底搞定德国人,平息欧洲。英国人可以安心坐看美国人和华夏的互掐了。

    面对层层叠叠的防御阵线,在荒野上推进了数千公里的华夏战车终于要遇到西方式的人民战争了。

    如果说,这些防线只是滞绊华夏军队的前进,而五角大楼推出的第五个方案却可能直接威胁到整个华夏大军。

    当美国人不再和华夏在高科技上死较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