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3章 两线作战(第2/3页)  抗战之红色警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流亡的武装反抗组织需要剿灭。一系列的事情拖延了大军的行动。

    张自忠自从征服了塔什干后,就在咸海附近隔着锡尔河止住了向西的征途。其他的时间是在哈萨克大平原上征讨,在吸纳和保护着来自华夏的五十万民众的同时,也在中亚原住民中再次创下了张屠夫的名号。

    中亚原居民民风彪悍,无论从文明还是信仰都是与华夏有很大的差异,对苏俄人尚且不服气,更不用说华夏人了。但孟享同样的以恶制恶,间谍们的土匪队伍杀起当地的原住民来毫不手软。张自忠更是对自己的杀名不在乎,先锋军也不需要用仁慈来昭显自己的文明和绅士。对付那些暴力事件,直接以暴制暴,一个冬天下来,杀得连苏俄的抵抗组织的都不见了踪影。

    当初斯大林用迁移来解决一些原住民的潜伏的危机,孟享同样用这种方式缓解矛盾。

    那些从欧洲迁来的俄人直接遣返。无论是俄罗斯人还是来自高加索或者伏尔加河附近的其他民族的人,都乐意离开这片荒凉的地方返回欧洲。

    至于当地的原住民,或许已经忘记了汉唐时候的华夏之威,但先锋军的现代化武器的杀戮却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了一个难以磨灭的印象。在间谍和先锋军扶持的代理人的推动下,在先锋军提供的便利迁移条件下,在强制或者利益诱惑下,他们的脚步也开始向富饶的欧洲挪动,向着遍地是黄金,天天吃牛奶和面包的梦想之地迁移。

    此时整个中亚的人口才不过一千来万,广阔的哈萨克平原上更是不足三百万人。被先锋军的迁移之策和消耗,很快先锋军占领地盘上的人口下降到了不足一百万。

    其中一些死也不肯离开家乡的,又不适合清理的,或者是一些积极投靠先锋军的,自然需要特别对待。先锋军手中也不会一直都举着大棒,另一支手的胡萝卜可以让一些当地人为自己所用。孟享并不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一些附从的民族既然可以接受华夏文明,时间长了就慢慢的融入到华夏文明体系中了。

    孟享不需要这些人来展示功德,或者受到国外势力的影响来彰显博爱,自然没有什么优越性可言。

    优胜劣汰同样是民族的生存法则。华夏民族同样是经历了诸多的磨难,靠着无数代先贤的努力,才能屹立世界文明之林。若是一朝不争气,只指望救世主、神仙或者外星人、穿越者的救助,不去主动争取自己的权利,被人和-谐了,也怪不得别人。

    民族之间对生存空间的争夺本身是残酷的。

    这个时代,为了未来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孟享不惜做一番恶人。至少相比老希已经展开的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要仁慈多了。

    强制迁移巨大的空缺,需要华夏的移民来填补,不过初期的五十万根本不足。

    范种虽然不理民事,但也盘算过了,至少迁移三百万才能稳定中亚的局势,而孟享的计划是五百万到一千万,这样的大迁移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先锋军的大部分精力都被滞留在了北方和西北方。至于孟享提出的两线作战计划,范种心中还是充满了担忧。

    “南下的策略和北上有些不同,北上的主力是陆军,而南下主要靠海军了。”孟享安慰道,提出的观点和日本人的战略计划很相似。

    这样正常,应该说先锋军和日本人的目标很一致。缺少了海军的支持,南下的部队能在热带丛林的恶劣环境下占领中南半岛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在敌人海军的威胁下,不要说跨过海峡和登岛作战,甚至连中南半岛最精华的海岸线部分都不一定保住。

    范种的担忧是源于他对海军的不熟悉,虽然他是三军总参谋长,但他擅长陆军,对海军的战术和战略虽然也自学了部分,但始终不是很透彻,甚至连对空军的认识都不如。

    孟享虽然对军队的战术也同样不甚了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