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3章 钢铁才是硬道理(第2/3页)  抗战之红色警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钢铁来源有了保障。”周白继续说道。

    之前华夏产钢铁不少,但造炮用却不行。迫击炮之类的还可以,但大口径的火炮,很多方面的性能就达不到要求了。

    而此时炮钢的来源多数是电炉生产,最大限度的去除磷硫等有害杂质,控制成分。不止是火炮,机械和车辆的关键部位的钢材以及战舰用的钢材,也有其特殊需要。这些也同样不能简单的应用普通的钢铁。

    钢铁产量是一方面,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水平的标志。资本和人力物力堆积上去,就能获得高产。后世华夏就是这样快速堆积起来的世界第一。但高质量的钢铁还是需要大规模进口。毕竟钢铁的质量是需要工业和科技的系统化的沉淀,是需要严谨的作风一点点的打好的基础。

    一份冶金的具体配方,试验数百上千次是很正常的。所以有些配方是被当做国家的最高机密来对待。

    孟享一方面提供了专门的试验设施,不惜成本的一点点砸下去,耐心的等待着十年磨一剑的成功。另一方面则是直接引进德国等成熟的技术。

    虽然一些最新配方是保密的,但一些材料配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是最高机密,这在先锋军和德国友好交换下,就把这些配方弄到了手。还有一些是山寨公司直接出手。当德国人看到山寨公司武器上的钢材后,感觉没必要保密,加上山寨公司的一些高端武器不是轻易就出售的,附加的条件也使得德国人不得不交出了一些机密的配方。

    再者,捷克、比利时等国的冶金水平也很高,搜刮来的专家中也有新奇的收获。

    孟享最得意的就是搜刮了那些捷克、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人才。正是有了他们的加入,才为先锋军打好了工业的人才基础。

    如此情况下,先锋军就把不少冶金配方综合吸收,完善了自己的冶金系统,各方面已经开始齐备。

    先锋军新研制的武器,就是使用了自己冶炼的钢铁,而没有再用进口货。

    “所以一百万吨不再是我们的目标了,我们明年就能达到一百万吨,五年计划,恐怕都能翻番了。”周白略有些得意道。

    “真是有了钢铁,才能有工业大发展。别的不说,就说铁路吧!要不是有了钢铁产量增大的支撑,恐怕仅仅铁轨的消耗,就能让我们新造的铁路先趴窝。”李树春在旁也感叹道。

    “就是啊,五千公里的铁路建设和改造,仅仅铁轨一项,如果靠进口,就不是财政能承受的。”何思源也在旁感叹道。

    先锋军的铁路建设,使用最多的是1米60公斤的铁轨。一公里下来就是一百多吨的钢材消耗,一千公里就是十几万吨,而今年的钢铁产量不过也才61万吨而已。平时即使想修铁路,钢材用量也是大问题。

    不过,此次先锋军的铁路建设和改造,却不存在钢轨的缺少问题。

    这次铁路改造,多数是规格的改造,由窄轨变成2米的宽轨。不过在机车少的前提下,为了不影响运输,这部分改动的不多。五千公里的铁路修建,有四千多公里是建造新铁路的规模。这部分铁轨也不成问题。

    借助德国人的帮助,先锋军在太原、包头、邯郸等地建起了三处铁轨生产厂,年生产铁轨能力达到了一千公里。而剩下的那些空缺,则是主要有美国拆卸下来的废旧铁轨来担当的。

    美国人拆下的铁轨并不是因为废旧,而是四十二万公里的规模大大超出了需要。美国人为了控制成本,提升利润减少规模所致。很多铁轨依旧很实用。先锋军前前后后收购了2万多公里的可用铁轨。仅靠着这些就可以支撑新铁路的建造,况且还有基地时不时的补贴。

    那些装甲列车,除了被拆借为机车外,那些自带部分铁轨也被挪作民用铁轨。其他的一些轨道武器也是类似的处理,前后竟然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