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8章 还需要扩军(第2/5页)  抗战之红色警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米和9毫米子弹,但产量只够满足两个师的需求。其他的还需要进口。越来越庞大的军费开支,让他们一直担忧。

    孟享为了安他们的心,给出了背后的势力可以满足一百万军队规模需求的解释。这让范种又提前考虑一百万军队的规模编制了。

    “征兵需要一个人口基数,河南、安徽、苏北地区向来是兵源大区,如果再占领了那些地方,那先锋军就可以有半国之力了。”唐药师对此也是赞同。

    之前,他们也同意孟享提出的占据西北,徐徐谋图中原的做法。但在武汉外围的防线被日本人突破,兵逼武汉的时候,他们看到了更多的机会。

    对比着日本人对先锋军的无奈,武汉外围被攻破是一个转折。中央军的权威的轰塌比老蒋等人想象的更加严重。几乎是这个消息传出的同时,一些地方大佬开始向着先锋军这边倾斜了。有的甚至打算直接加入先锋军。而许多民众的态度也就此发生了转变。先锋军守住了日本人的攻击,证明着第七战区虽然身处险地,但安全却是有保障的。

    而中央军大军云集的武汉竟然被日本人再次攻进来,使得安全性大减。不得不另许多人考虑他们的选择。

    正是这种态度的转变,使得敏锐把握到的唐药师更加倾向于先收复中原。

    得中原者得天下。这样的说法虽然不是很恰当,但中原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九州之中心,它的战略地位历来是为国人重视。但同时那里也成为了逐鹿之地,战乱之所。尤其近现代时候,中原之地早就不复当年的辉煌。

    战乱中生存下来的民众的思维方式,也早就没有了当年的富贵之气,礼仪之邦的影子。后世一些民风不佳的风评也不是没有缘由。毕竟历经战乱,能活下来的人各种手段都会用出来。帮着日本人打汤恩伯其中的缘由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得清楚的。

    但无论怎样,中原的战略地位却是没有改变。占据了中原后,可四面出击。当然也会四面受敌。不过,只要有了实力,就是剩下你打别人的份了。所以,范种才提出了扩军百万的建议。

    孟享对此提议也是动心,此时的两淮之地还没有经过黄泛区,依旧是产粮食大区。中原地区经过中原大战后,此时也在慢慢的恢复。他们还没有经历后世的几次战乱和灾难,还不至于元气耗尽。最重要的是人口。

    人口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抽出军队。如果是向西北和东北开发,就需要有大量的人口支持。

    无论是东北也好,还是西北也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广人稀。要想很快的稳定那些地方,并有所产出,而不仅仅是消耗拖累,就只有通过大批的移民慢慢去改造。仅仅依靠当地的人或者依靠军队是不够的,没有足够的人,什么开发都谈不上。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也需要有更多的主流民族去平衡。东北地区即使考虑到生态平衡的因素,依旧有大量的荒地,需要更多的人去开垦。

    后世无论是西北也好,东北也好,他们的开发不仅仅是为了土地和资源,主要的也是从国防方面考虑。那些地区的生产开发,可以大大的减轻边境国防的后勤补给压力。这也是孟享想着提前入手西北的因素之一。只靠着远距离的运输,成本太高了。

    想要扩张,没有人口是不行的。英国人抱着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始终因为他们人口太少,而无法有效的利用起来。苏俄面对着西伯利亚,同样是因为开发的成本大于人口压力成本,所以长时间只当做资源地。

    同样,如果先锋军下一步进军西北和东北,那些用于稳定和开发的移民人口从哪里来?单靠着山东河北的人口,扩张东北和西北还有些紧张,但加上河南和两淮之地的人口,就可以抽调出大量人手来了。

    随着先锋军低保政策的实施,一些人多地少的地区,会空缺出大量的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