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6节 和珅之死(1)(第3/4页)  清山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刻钟,竟没有丝毫消息!就在这会儿,内务府大臣盛住来传旨,“皇上交代,这会儿心乱如麻,见面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等其他几位中堂到了,一起进见吧?”

    和珅心往下沉,从嘉庆元年以来,皇帝有什么向太上皇陈请之事,从来都是托他代奏的,如今竟拒绝‘独对’,怎么想都是一个坏兆头!

    但一转念又释然了,因为盛住是嘉庆帝生母孝仪皇后的哥哥,经太上皇钦赐为一等承恩侯,皇帝传旨不经太监,而派自己的亲舅舅来,足以说明对他还是另眼相看的。

    和珅和盛住说了几句话,住在宣南的院使商彝也奉旨到宫了,盛住即刻带他进宫请脉,左右手轮番请过,商彝从宽大的龙床下来,嘉庆已经迫不及待的发问了,“怎么样?”

    “奴才不敢有一游移之语,致误大事,请皇上传吉祥板吧?”

    吉祥板就是棺材,不过是宫中特殊的叫法而已,商彝这样说话,便是明确表示,太上皇已不可救!皇帝立刻流下泪来,“一定有法子的,你想想法子!”

    “天年已到,非人力所能挽回。请皇上节哀。”

    “不!”嘉庆不死心,固执的说道,“你想,慢慢想!”

    商彝无奈,和贾伯雄商议了片刻,开了方子,给太上皇灌下去,乾隆的一条命算是勉强被吊住了,但依旧是人事不省,双目紧闭,唯有喉咙间有痰响如雷之声——任何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拖时间而已。

    另外一边,皇帝登基四年之后,首次单独召见军机处,照例由军机领班和珅奏答,劝慰了几句,只听皇帝问道,“大事是要紧的,凡事预则立,你想想有哪几件事要预备?”

    “民间八十岁以上者去世,子孙治丧,称为喜丧,如果太上皇出了大事,似乎也应该如是,要办得热闹,奴才请饬下礼部,将来办理太上皇丧仪时,要格外留意。”

    这番话说得非常不得体!太上皇薨逝,却要办得热热闹闹,给百姓的感觉倒似乎是皇帝早就盼着太上皇死了!传扬出去,叫什么话?但皇帝只是在心里痛骂,脸上全无表情,只说,“沈初,你的书《《》》怎么样?”

    沈初原本是乾隆的文学侍从之臣,以吏部尚书入值军机处,他为人胆子小,不敢惹和珅,碰头答说,“容臣详稽旧典,另行具奏。”

    皇帝不理他,转头问另一个人,“戴衢亨,你呢?你是状元。”

    戴衢亨是乾隆十六年的状元,皇帝这句话是有意点醒他,不要像沈初那样有意闪避,其实就是没有他这句话,他也会直抒己见,“各朝皆有皇太后,而汉唐以来,太上皇不常有,无须为太上皇特制表仪。”他说,“太上皇亦是皇帝,仪典有定制可循,即令身份特尊,偶有变通处,宜由治丧大臣因事制宜,随时具奏施行。”

    因为“各朝皆有皇太后,而太上皇不常有”一语,让和珅知道自己无意中失言了,因为如果每一朝都有太上皇的话,则无一皇帝能终其位,国将不国了。但皇帝似乎并不以此为罪,反而语气很和缓的对他说,要他把太上皇的治丧一事预备起来,一切文字,由戴衢亨撰拟进呈。

    当天晚一点,皇帝单独召见戴衢亨,开口问道,“去年夏天你奉太上皇敕旨,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是不是和珅举荐的?”

    “此事臣不得而知,侧闻和珅举臣,是为了抵制吴熊光。”

    “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戴衢亨解释了几句,原来,戴衢亨是在头班,吴熊光在二班,前年的时候木兰秋狩,二班随扈,闰六月深夜,四川和贵州两路军报到热河,太上皇深夜召见军机大臣,领班阿桂和王杰都卧病在床,和珅偏偏也找不到,福长安既不能承旨,更不能述旨,因而改召二班领班达拉密的吴熊光,奏对颇为称旨,第二天太上皇召见和珅,以汉军机大臣董诰丁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