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节 最长的一昼夜(12)(第2/4页)  清山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喂,听人说,旅团长阁下也是苗字令之后才有的现在的名字,你说,是不是他爱打麻将,胡四条胡得大,所以起了这么个名字?”

    苗字令是明治三年颁行全国的一道太政令。所谓苗字,就是姓。

    在日本,除了武士和公家这两种人家之外,百姓是没有姓氏的,这实在是一种又奇怪又好笑的情况——试想一下,在一个有200人组成的村民集会上,喊一声太郎,就站起来180人,这算什么事?

    于是,到了明明治三年,政fu下令,全民自行取姓,而且作为正式的国家行政命令来实行,农村的百姓到村长那里,报上自己所取的姓氏;而城市的百姓,则要到附近的寺庙中,向方丈报备——不去的要法办!

    日本人大多没有很多的文化(这种情况要到真实历史中的黄海海战之后,获得中国两亿两白银的赔偿,国家才开始有钱大力兴办教育),很多人不识字,被政fu逼得没有办法,只好以田地所取的,有以物所取的,有以景致所取的,还有以自己维持生计的手段起姓氏的(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日本前首相犬养毅,可知祖上是养狗的;还有一个是《名侦探柯南》中的服部平次,从他的姓氏可知,祖上是从事服装行业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想不出合适的姓氏,没有办法,只好胡起乱起。弄得到了今天,日本人的姓氏(单指姓氏),就超过30万!

    四条龟太郎黑白分明的眸子瞪得滴溜圆,狠狠地剜了他一眼,“白痴!”他说,“旅团长阁下是武士家庭,不知道不要胡说!”

    “你以为我真的不知道吗?”池部绢和他说笑惯了,也不把他的正颜厉色当回事,“喂,到河边了。”

    从河岸的一边缓缓下水,河水的流速非常快,日军士兵以三十个人为一组,腰间缠上绳索,向对岸武装泅渡,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尤其是担任先锋的第一个人,他的任务是游过对岸之后,把绳索系好缚牢,给后面的战友提供助力。同时还得担任临时的警戒任务。一旦给清军发现,河岸另外一边的人还能有逃脱的机会,而这个人绝对是有死无生的亡命之旅!

    日军的210分作七组,七个人分批下水,巨大的水流立刻把几个人冲向下游,岸上的战友紧紧地拉住绳索,然后缓慢放开,让队友带着绳子向对岸游去。

    清军在白天战斗的时候也已经查看过此处的地势,以其水流湍急,河道情况不明为由,放弃了从该处进攻府治大厅的打算,在占领目的地之后,成祥倒也没有放松警惕,派吉尔托阿所属的七营担任警卫任务,但这种警卫,不过是掩人耳目的。雨下得这么大,河水的奔流声怒吼如牛,不要说日本人不会从这里渡河,就是他们想渡河,也不可能做得到不是?

    因此,派驻河岸边的清军一个连队的士兵根本都没有向河中看一眼的心思,抱着步枪,躲在府治大厅楼下的阴影里避雨,口中聊着天,叼着旱烟,撇着旱船,早把自己的任务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日军七个人终于靠近对面的岸边,从水中探头出来向岸上看去,平滑的角度让他们根本看不清对岸敌人的态势,但没有人防守是可以肯定的,从水中上岸,带着身后的绳子爬上斜坡,这回可以看见了,大楼的阴影中,有星火点点,忽明忽暗,还有人说话的声音。

    为首的  一个日军军曹打了个手势,带领六名同伴退了下去,“怎么办?要不要就这样冲上去?”

    “不!”军曹摇摇头,“那不是我们的作战目的。此处不大可以进行登岸作战,改变位置,向下游去!”

    “诶?”

    “你们从这里向下游走,我游回去!”军曹下达完命令,像一尾大鱼般的潜回水中,向对岸游去。

    等这剩余的六名军曹向下游前进了近二百米的时候,身上的绳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