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3节 高某其人(2)(第1/4页)  清山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3节    高某其人(2)

    ‘高大哥’习知前朝掌故,每每为李莲英谈些前明大珰冯保、魏忠贤等人如何煊赫,以及前明帝后如何礼遇道士的故事。当然也谈到前明道士如何精通法术,能上致神仙,为凡夫俗子祷请延年益寿,降福延麻的灵异事迹,听得多了,李莲英不免心动。便经常在皇后身前说一些从高大哥口中听来的奇闻异事。以为消遣。

    李莲英认为让高峒元跟皇后娘娘谈谈神仙,也是破闷的好法子,因而便有举荐入宫的心思。皇后知道皇帝不喜欢这等方士之言,故而只当做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来听,宣召他入宫之事,自然是不行的。

    高峒元虽不能入宫,但其人辩才无碍,兼以善窥人意,听了李莲英的话,不但不以为他办事无能,反而更多加笼络,只拣他爱听的话,旁敲侧击地恭维。所以长久以下,李莲英对这个高大哥又是钦服,又是崇敬,简直比孝敬皇后娘娘更加的用心了。

    不但是李莲英,高峒元深知太监常在主子、主子娘娘的身边,最能探听得到各种消息,因此多年来以种种手段,笼络了好些太监,帮他说话。因为如此,高峒元越发肆无忌惮,而狗苟蝇营之徒,亦不愁问津无路。高峒元每次进城,必住杨梅竹斜街的万福居。这是一家馆子,原以滑鳝出名,后来又增加一味拿手菜炒鸡丁,鲜嫩无比,据说是高峒元所秘传,这味菜就叫‘高鸡丁’。

    不过,高峒元也并非没有遗憾之事,如今倚靠着白云观,钱自然是赚了不少,但富而求贵,人情之常,只是这一节,根本投报无门!

    咸丰初年,皇帝驳了时任内务府大臣的桂良关于重开捐纳之门的条陈,并以此立言,永远取消了士绅、百姓捐纳为官的门路,除却本身已有功名,但久试不第者,可以捐赀之外,其他人一概禁止,这样的谕旨发下,固然在开始的时候,因为国家少了一部分收入,而致使些*感慌乱,但不久之后,特别是在咸丰二年之后,随着对外贸易的增加,国家用度日渐充足,这种反对的声音也是日渐消灭了。

    另外一个遗憾是,高峒元总想找机会把皇上身边最得用的太监六福也笼络过来,但始终不能如愿。高峒元知道,六福是皇帝身边最得用的太监,虽然还比不过惊羽姑娘——后者的身份特殊,不是他可以有所念想的——但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受朝臣瞩目的角色,若是恩能够给得到他的助力,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拿其他所有人来换,都是值得的。

    为此,他也不知道托李莲英等太监在六福面前说了多少次的好话,送上多少银钱、玩物,奈何六福总是不冷不热的态度,既不搭理,也不远离,竟似乎就是这样吊着他的胃口一般。李莲英觉得看不过去,旁敲侧击的问六福,后者眼睛一瞪,“你少和我来这一套,你告诉他,舍不得银子就他妈的滚蛋!,陆大爷还不稀罕呢!”

    李莲英惹不起六福,唯唯而退,等见到高峒元一说,后者摇头摆手,“算了,他既然这样说,那就照常贡献,暂时不必理睬。”

    “大哥,这样的无底洞,得拿多少银子填啊?”李莲英问道,“您可得想好了。”

    “这样也就,总要陆某人欠着我的情分,等有了机会,就连本带利都拿回来了。”

    一直到十一年的八月底,皇帝离京北上,皇后暂时料理国政,给高峒元看到了机会,怂恿一个名叫恩丰的内务府司员,经由明善,上了一份奏折,内中说京中三教九流,五方杂做,尤其以北京西山等地的道观,为数众多,而且品流不齐,良莠掺杂其间,大清会典上本来有‘道录司’的官职,但掌理道教的职权,则归于世袭的‘正一真人张天师。但其人远在江西龙虎山坐道,京中有他的徒子徒孙派驻,担任分管之责——这样一来的话,竟似乎是有了两重管理似的,官府遥制,分外不便,倒不如裁撤一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