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节 议军(第1/4页)  清山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节     议军

    十二月初六日,朝廷的上谕到了省里,曾国藩行礼之后,在手中展开来看,内容大约是这样的:“……同文馆之设,至今以九年矣,期间挑选八旗、汉族学生充盈,并雇请外籍教习,教以语言文字,并传汉教习训课汉文,着拟章程,每届四年,由总署衙门堂官自行考试一次,分别优劣,各以讲叙革留之法。数载而下,大见其功。”

    “……唯查该馆教习屡次更换,学生功课难免做辍,恐所学外国语言文字未尽娴熟,且俄、法教习至明年三月即行期满,两江之地,另有法、俄教士商民多人,着曾国藩于任上,细细访查,有德才俱佳之士,可酌情举荐,引至京中,以尽布化之功。”

    “又,经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推荐,任职江海关税务司顾问之英人费自来、李泰国、赫德等所上之‘洋药税厘并征’及‘外国轮船载运土货复进口规程’二文,经总署衙门奏陈御前,朕览奏,不胜惊愕之下,更以西人有此等心向天朝之仪度。除却‘进口章程’一文略有舛误,为朕下旨批驳,其余各项,均弃其错漏,取其忠悃,酌情采用。”

    “以上该员,除费自来以老病侵寻之由,不日调转回国之外,另外二员,着两江总督妥善安置,并着由两江总督曾,带同以上二员,到京陛见。钦此。”

    放下上谕,曾国藩楞了好大一会儿的功夫,他实在是搞不懂,皇帝召见自己,缘由大约可以想见,但怎么好端端的想起来,要召见赫德等人了?难道,真的是上个月所上的两份奏折,简在帝心,皇上迫不及待的就要付诸实行了吗?

    转念一想,曾国藩无奈的苦笑起来:皇帝的脾气他知道,人很聪明,更能善纳臣言,只有一节,大约是年纪太轻,想到什么,就恨不得叱嗟立办,片刻也不能等待——自己这一次进京,若是情势允许的话,倒要认真的劝导几句呢!

    当下命人传松江府,并知会江海关税务司英人顾问赫德和李泰国,让他们到总督府,有事相晤。

    赫德是英国人,本名叫罗伯?哈登,后来改名赫德,是爱尔兰人,父亲是当地的农场主兼一家酒坊的主人,母亲是农家女子,赫德是他们的长子。1850,考入贝尔法斯特大学,后来从父命,改入都柏林三一大学,1853,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又再到贝尔法斯特大学,进修了拉丁和希腊语。

    1854,英国外交部到大学招募去中国服务的外交人员,赫德得以免试入选,这一年的六月四日(这是公历)离开英国,七月到达香港,被分配到英国驻香港贸易督察处任翻译。这一年的十月,调至新开口岸宁波,任驻华领事馆助理兼任翻译工作,开始学习汉语和中文。

    后来因为他工作能力出色,以二等助理实际负责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日常工作,这期间,他的中文能力有了相当的长进,更开始学习中国古文、《孟子》甚至旁及《墨子》。

    咸丰七年,调任广州,照例的二等助理及二等翻译,四月的时候,为巴夏理任命为秘书,时值二鸦之战,英法联军*广州,中英交恶,汉语人才稀缺,赫德更是大渐起用。

    等到咸丰七年安山湖一战,赫德以随军翻译,也给中国人抓了俘虏,一直关在北京西山军营之中,其时双方能够做流利交流的人并不很多,赫德得以脱颖而出,甚至为到京不久的格莱斯顿爵士向总署衙门陈情,先一步将赫德放了出来,担任翻译之职。

    其时海关之事,愈加繁复——海关是从康熙二十三年,为课华洋出入船舶税收而设,又叫新关或洋关,道光二十二年之后,渐事推广,统称海关。一鸦之后,政府每设一洋关,即同时设一海关监督,多以当地兵备道兼任,但清人多不通关税往来之事,总是请外籍税务司在旁指点,时间长了,尽为洋人架空,本身并无实权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