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节 五年之约(2)(第2/4页)  清山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吸引住了,“我钓到一条锦鲤,上面系有一块银牌,才知道是皇太后当年放得生。当时我还做了四首诗纪恩,现在想想,才真的是君臣同乐的太平盛世,想不到今天,竟成了刑部大堂了。”

    赵光却没有他这样的感慨,他担心的是兴起大狱。咸丰八年科场大案哄传良久,风波未静,如今不过半年,居然又出了这样的事情?桂良在两江任职多年,皇帝若是仅以他一身而止也还罢了,若是穷究下去,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跟着倒霉。

    “藩公。”他想了想,口中说道,“水木明瑟成了刑部大堂,卑职等在大堂上可不是堂官,而且连司官也算不上,司官抱牍上堂,堂官要站起来接公事,在那里可绝对没有这样的礼遇。”

    赵光一脸忧烦的说道,“史无前例,我们到那天在殿中伺候,该如何预备 ,请藩公指教。”

    “事无前例,只怕要抓瞎。”曾国藩说,“首先要问的是礼节,我看……英公。”他瞅向一边的孙瑞珍问道,“是不是得行文礼部,请他们议一议亲鞫之礼啊?”

    “行文礼部,怎么开头呢?说‘面奉上谕,定期在西苑水木明瑟亲鞫犯官某某?而且,这一议礼,不是三两天的事情,只怕来不及。”

    “那,英公以为呢?”

    “我看,不如咱们自己定几条章程,当面请旨,比较妥当。”

    “也好。”曾国藩也觉得这是个好办法,转头对赵光和桑春圃和一个叫姚青如的秋审处坐办说道,“那就劳烦刑部的几位老兄了。”

    姚青如突然问道,“列为大人,皇上亲鞫的时候,会不会用刑?”

    孙瑞珍和赵光不约而同的摇摇头,“我想不会。怎么呢?”他自问自答的说道,“桂良一案,两江那边随同奏折也有桂良等人的口供赍到。有了口供,又何必用刑?”

    曾国藩突然扑哧一笑!

    突如其来的笑声令众人相顾愕然,孙瑞珍更是心中不满,“怎么,老兄以为老夫的话有甚可笑之处吗?”

    “哦,不,”曾国藩自知失礼,赶忙歉然的拱拱手,“曾某非是为英公之言而发噱。只不过,列位在朝中当值有年,可知道主子的脾气是怎么样的?”

    “涤生兄这话是什么意思?”

    “皇上于朝政另有一番打算,故而最恨臣下僚属有疲滑之举,桂良身负君恩,皇上圣心之中恨之入骨,即便有了江宁所做的亲供,怕是一番刑名之苦,也是免不掉的。”

    赵光认真想想,也觉得曾国藩的话很有道理,遇到桂良这样的奴才,怕是任何上位者所不能容忍的吧?“那,”他问姚青如,“姚老弟,若是动刑又当如何?”

    “皇上亲鞫,总不好真的弄成刑部大堂那般,让刑部的差员事先预备下刑具伺候吧?也不能把执役的差役带进园子去,到时候皇上看见这些言行粗鄙的汉子,心中作何感想?”姚青如解释了几句,最后说道,“故而我看,刑部不能主办这伺候亲鞫的差事。”

    孙瑞珍大为踌躇,“姚老弟说的在理。”他问赵光说,“那,皇上交代一声用刑,那时候怎么办?”

    “是啊!”赵光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转头问郑敦谨,“小山兄,你以为呢?”

    “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是由御前侍卫持铜棍伺候,这回皇上若说要用性,一定也是由御前侍卫伺候,两位大人又不能指挥御前侍卫——这就是刑部无法办理这趟差事的理由之一。”

    “小山兄这话提醒我了。”曾国藩说,“我马上写个奏折,请特简御前大臣办差,刑部听招呼就是了。”

    “是。”直庐中随侍的军机章京领班王文韶答应一声,“还有,凡是与桂良有关,像所有他参过,交部议罪的,都把它捡出来。”

    “已经在捡了。”

    “好,你格外费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