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节 山东大案(5)(第2/3页)  清山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提个醒,不要做什么糊涂事,也免得给自己,给家人平添无妄之灾。”

    “是。卑职明白了。”

    “崔福……那里,怎么样了?”

    刘文明嘿嘿的笑开了:“崔福是个未经世事的孩子,小的每天几句好话,几两银子花出去,他已经把咱们当成是真正的朋友了。昨天中午他来给崔荆南送药来的时候,我把他带到签押房中说话,听他说,崔荆南什么都好,只是因为身体有病,脾性略有反复,经常会把他作为发泄的对象。日久年深,崔福心中也是挤压着很多的怨气。想来,只要有了一个适当的时机,爆发出来,嘿!就很可以成为我们的助力呢。”

    刘文明沉吟了一会儿,他说:“若是崔荆南肯于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我们便恭恭敬敬,全了一场因缘际会,若是始终不肯放过,也就怪不得我等辣手。”他对刘文明说:“那个崔福,你盯紧一点。好不容易鱼儿上钩,可不要让他跑了。”

    “是!”

    在签押房中准备了临时的公堂,崔荆南和项进全副公服,翎顶辉煌,彼此拱手见礼:“项大人?”

    “不敢。崔大人有什么吩咐?”

    “本官此次放告听审,请贵县作陪,其余诸位,请各回原衙门,照旧供职吧?”

    “是。”祢元寿、张士龙等人答应着,鞠躬退出。

    这一边有公案铺设停当,崔荆南和项进分左右而据,传了一声:“放告!”

    “喳。”堂下大声答应着,事情交给刘文明来做,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六言告示交给本县刑房书办写好,贴在高脚牌上,派人打着锣到各处放告——凡是有冤屈的,都可以到县衙中崔荆南大人驾前呈诉。

    在崔荆南想来,自己到莱芜县有了一段时日,百姓也早已经知道自己的来意,这一次在县衙的签押房中放告,必然有呈诉的冤情如雪片般飞来,殊不知等了一个上午,寥寥无几的两件案子一个是为了八十几年前的一块坟地,两家人纠缠不清,在莱芜县中已经历四代县官,这样的案子让崔荆南如何能够一时间决断?

    再有一个案子是双方互殴,彼此都有理由,在公堂上吵得沸反盈天,还是崔荆南将他们喝止,仔细问过才知道,本案唯一的证人居然去了山西——路途遥远,再将证人传唤回来,又不知道到什么时候的——崔荆南看到两桩这样的案情,心中无奈:这都不是自己能够在一天之内能够分辨出是非曲直,可以使双方尽皆满意而归的,也只好暂时延后了。

    崔荆南深知项进在莱芜县经营多年,上一年间为人参核,不久之后却又归任,那些在控告过他的人给他回来之后逐一报复,百姓今天自然是再也不敢轻易上堂呈讼。这样下去,自己巡察道员的威信建立不起来,也就罢了,以后想勤求民隐,为国家,为百姓多做些事的抱负,岂不也成了泡影?

    他身体有病,不能久坐,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便难过得头上津津冒汗,前胸后背也密布汗珠,项进做好做坏的向上拱手:“大人,时已近午,不如等到下午再继续吧?”

    “也好。”崔荆南真有点坚持不住了,顺承了他好意,离座自去休息。

    用过午饭,崔荆南又服了药,感觉好了一点,换上便装带着孟翔和崔勇在县衙门口闲逛,刚刚走到门口,突然‘咦’了一声,用手一指:“你们看,那是什么?”

    两个人顺指点方向看过去,也 是一愣,县衙大门前挂着一件很奇怪的物件,用铁链穿在一起的十几块长三寸,宽二村的铁条,铁条和穿连的铁链大约是给火烧烤过,上面的颜色变得青乌一片,却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这个,小的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早上来的时候还没有见到呢。”

    “崔勇,你去找人问来,这是做什么用的?”

    崔勇去而复还,神情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