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0章 三年后(第1/4页)  重振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就到了大明崇祯十年,又是四年过去了。此时正是初秋时节,但北京城中已经有了一些凉意,满树的枯叶开始飘落,即便是皇宫大内也不能例外。

    走出御书房的崇祯看着那飘零的枯叶,心里不禁想到了自身。虽然自己才不过三十来岁,可是因为连年的操劳,身体明显已经有些吃不消了。但是朝廷里的事情却没有因为他的勤政而得到多少的缓解,不断地有密奏上来,说一些地方的富商与官员勾结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流离失所。若不是这几年老天还算保佑,又有开了海禁的苏州等地的进项,国库又要象几年前一样捉襟见肘了。

    虽然知道如此下去绝非大明之福,但崇祯却也没有勇气去改变这一切了。当年他初登大宝的时候可以为了对付阉党冒险,但现在随着年岁的增长,这股子锐气早消磨殆尽了,而他现在若要做出改变所触及到的面又太广,朝中重臣有着太多人与地方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他是皇帝也不可能挑战整个体制的。

    现在唯一能让他感到安慰的就是天下还算承平,在三年前的乱事平息之后,百姓们到底是安分了下来,而东北和北方的金国与蒙古也很是消停,除了个别时候打个草谷之外,其他时候都只是与大明进行最平常的互市,也可以算是天下太平了。

    想到现在的太平景象,崇祯就不由得想起了被自己一直冷淡对待的唐枫。这三年来,自己已经没有再与之见面了,虽然他因大功被封为了国公,但是两君臣之间的隔阂已经无法消除。从三年前他所做的种种事情来看,当时他的确有了其他想法。不过最后他还是妥协了,不但交出了手里的兵权,而且从此闭门在家,不参与朝事,这也是崇祯最终没有再为难他的问题所在。

    想到这个曾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帮了自己处理了太多问题的人,崇祯又是一声轻叹。其实他们两人之间根本不必如此的,但是双方在一些理念上发生了冲突,朝中官员对他的忌惮,以及为君者与为臣者之间天然的距离,使得两个原来可以成为朋友的人最终形同陌路。

    现在想来,或许当初唐枫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如果那时候借着局势危急的关头开了数处海港,又或是清洗朝中官员的话,现在的朝政也不会到积重难返的境地。但当时这么做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也太过凶险,所以最终他也没能同意唐枫的意思。正是因为这一层,才使得两君臣越走越远,最终到了今天的地步。

    但是崇祯并不后悔,唐枫是臣,他只有为自己尽忠的责任,根本无权让自己这个皇帝为此而后悔。不过现在,崇祯倒是有意让福建、两广等地的沿海所在也开海,这样一来朝廷的收入才能多上一些。可是这也有一个难处,那就是这么一来,当地官员就会上下其手,到时候肥了他们,朝廷倒未必能得多少好处。而且朝中还有着大批的守旧臣子,他们对这种破坏祖宗定制的行为还是很反对的,即便是皇帝的意思,他们也不会买帐。

    “唉,国事艰难哪!”崇祯沉重地叹了口气,他感觉着自己所掌握的大明朝就象是眼下的秋天一般,已经没了多少生气,若是再有什么暴乱的话,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能为国平乱了。唐枫他是不准备再用了,一次不忠百次不用,这个人还是养在身边比较妥当。

    活动了身体,使久坐的感觉消失之后,崇祯再次回身,他还有着大量的奏章需要批复,这也是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了。就当崇祯重新端坐回了龙案前,开始审视下一本奏章的时候,一个内侍急匆匆地奔了进来:“圣上,有甘肃的八百里加急!”

    “嗯?呈上来!”崇祯立刻将手中的奏章放下,伸手接过了那份急报。他的心里顿时就生出了不好的预感,似乎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又要发生了。果然,在看了这份急报之后,崇祯的面色就变得铁青了,他好半天才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