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超出了金人的认识。
对此,金国国内多有非议者,但是皇太极却硬是顶住了压力。因为他知道这宫殿的出现就代表着自己这个大汗比其他贝勒王爷更高的身份。只是因为那次攻入草原无法毕其功于一役,所以他才没有趁着胜利声威大振的当口立国称帝。可实际上,皇太极就是将自己当成了大金的皇帝,而非什么大汗,他必须学那汉人的一套,才能完全巩固政权,从而有进一步的发展。
自从来到了沈阳之后,皇太极诸事都很顺,许多以前与他为难的人都消停了下来,这使得他的心情也是极好的。可是就在这几日里,却是坏消息一个个地传来,现在更是传来了*骑兵屯于西边,和大明辽东的守军一起对着自己虎视眈眈的消息,这让他不禁又惊又怒。
更让皇太极烦心的还有那些朝中大员们的说辞,原来已经消停了下去的这些人可算是找到了一个宣泄口了,纷纷进言和请兵,都想给*人一些教训。对此,皇太极在和一些亲信之人商量之后,便断然拒绝了。
表面上,他提出的解释乃是为了大金自身的安危考虑。有前次攻打*草原却因内部空虚而使得大明趁虚而入夺去了辽东大片土地的前车之鉴,这次当然不能再草率离开了。何况此次*之所以会突然陈兵在那里必是受了大明的指使,一旦自己出兵,大明断无坐视的可能。另外,就是那数万*骑兵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即便现在的*人已经不复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汗时的剽悍了,可也不是轻易就能打败的。别到时候杀敌不成,还受了损伤。
可实际上,皇太极不肯让人出兵的原因还在于自己的内部。虽然迁都之后自己的大权一日多过一日,可谁能保证这些人就没有在背后藏着一手?一旦让他们带了兵,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借此另生事端?即便这些人真的只是为了大金的利益,可要是他们破敌成功,声势必然大振,而自己这个大汗年前可是以退兵结束西征*之战的,到时候下面的人会怎么想?
就因为有着内外各方面的考虑,皇太极不得不暂时忍下了这口气。不过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因为一来这样的话,蒙人原来被打压下去的气焰就会嚣张起来,而且和大明之间必然会达成默契,到时候难受的依然是自己的大金。二来则是这样也是会让国中之人认为自己这个做大汗的胆怯的,这对于压制住一众心下不服的亲王贝勒可是很不利的。
这样一来,可就让皇太极太也为难了,真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这一日,皇太极在宫中对呈送上来的奏章进行批阅的时候,一个青年来到了他的跟前。说是看奏章,其实皇太极的心思并不在此,一见来的是自己的十四弟多尔衮,便笑着让他近前来说话。
要说这些兄弟之中皇太极最放心的是谁,当数这个十四弟了。倒不是多尔衮年纪尚轻,还不能对自己构成威胁,而是因为他向来没有什么野心,对自己这个大汗也很是恭敬。在众多的兄弟里,也就他最是让自己省心了。
“十四弟此次进宫为的是何事啊?”皇太极待其坐下后便问道。此时的金人虽然努力在学汉人的那套君臣之礼,但在自己家人这里却依然很是随便,即便是大汗面前,多尔衮也是坦然而坐。
多尔衮却没有笑,反而很是严肃地道:“大汗,臣弟一直在为此次*人的动静发愁。很明显他们陈兵在西就是为了针对我们的,若是我们没有一些表示的话,只怕会更增他们的气焰,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便会出兵攻我大金了。”
“我何尝不知此事,奈何现在有明军在辽东牵制着我们,而我大金兵力有限还做不到两面作战啊。”听他这么一说,皇太极也皱起了眉来:“去年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当初若不是你及时带兵前去御敌,只怕那袁崇焕都要带了人马杀到辽阳城下了。”
“大汗的担虑也不无道理,可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