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百六十三)苏军的反击(第1/4页)  高科技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事实上,在4月3日这一天,真正与华军坦克部队发生大规模战斗的是红军少将索连京指挥的机械化第3军坦克第2师。该师编有2个坦克团(第3、4团),1个摩托化步兵团(第2团),1个摩托化炮兵团(第2团),拥有约20辆超重型坦克,一些“t-34”坦克,以及约80辆左右的“bt”快速坦克。1944年4月3日,坦克第2师在克利涅河桥头堡附近,与正在行进中的华军摩托化第41军装甲第6师纵队在一个名叫奥特雷萨的小村发生了遭遇。双方的300多辆坦克在狭窄的地域内进行了中苏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坦克遭遇战。与红军坦克第2师遭遇的中国装甲第6师是一个在轻装师基础上组建的装甲师,师长是马文峰中将。在对苏战争开始时,装甲第6师主力坦克第11团编有3个坦克营(第1、2、65坦克营),在战争开始时拥有245辆坦克,其中装备85毫米炮的“行者”坦克20辆,装备100毫米炮的“行者”坦克160辆,其余为坦克歼击车和指挥坦克。在该师编成内还包括2个齐装满员的摩托化步兵团(第114、4团)和1个摩托化炮兵团(第76团)。与红军坦克第2师相比,装甲第6师在坦克数量上处于2:1的优势地位。但在坦克质量上也更胜一筹。当红军坦克部队向华军隆隆驶来时。华军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轻易的把1辆辆装甲薄弱(车体正面装甲只有15毫米)的“bt”快速坦克打瘫。但当华军的这些火炮在50至100米距离射击那些体形巨大的超重型坦克时,命中坦克的穿甲弹虽然将其装甲板打的火光、钢花飞溅,但却根本无法穿透其正面装甲,甚至无法使坦克起火燃烧。一门华军的150毫米自行榴弹炮在“天启”坦克开到距离其不到100米时开炮轰击,重达40公斤的炮弹直接命中了这辆坦克,巨大的爆炸使苏联超重型坦克车体剧烈摇晃,整个车身仿佛就要散架。可令当时在场的华军第41摩托化军军长王超勇将军感到大为震惊的是,这辆苏联坦克在停了数秒钟后,竟然奇迹般的再次开动起来,并将刚才射击它的自行火炮打了个粉碎。在战前深信自己握有坦克质量优势的华军装甲部队官兵被这种新式俄国坦克所震撼。约40辆中国坦克和18门火炮被苏军击毁。摩托化第41军编成内的另一个装甲师——资格最老的第1装甲师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当该师的坦克在大约800米的距离上开炮射击苏联超重型坦克时,竟然没有任何效果,而当双方的坦克群间的距离拉近至50至100米时,中国坦克发射的炮弹仍被苏联超重型坦克坚固的装甲弹了回来。一辆苏联超重型坦克前后中弹达70多发,却仍然未被摧毁。尽管苏军的超重型坦克具有性能上的优势,但红军毕竟缺乏训练和实战经验,他们的坦克被展开在过于宽大的正面,彼此间由于无线电设备的缺乏而难以联系。而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正在浴血奋战的苏联坦克手也很难通过观察坦克指挥官手中的信号小旗来协同作战。指挥上的困难使苏军坦克难以组织起像中国那样的大坦克群,因此只能把部队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坦克群,并且在宽大的正面使用。这就使红军的坦克攻势无法形成数量优势,给予对方以更有力的打击。中国人当然不会放过对手的任何弱点。就在苏联坦克从正面发动凶猛而缺乏组织的攻击的同时,死死抵抗的中国人正以另一个装甲师的兵力运动到红军的侧翼发动打击。将苏军赶进了茫茫荒原。

    富于坦克战经验的中国装甲部队充分的利用了他们的各种优势(包括通信,训练等等),熟练的运用各个军兵种的兵力兵器进行着紧密的协同以反击苏军的进攻,其熟练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中国空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战前就受过打坦克专门训练的空军投射手们利用n5“蜻蜓”战术攻击机对苏军超重型坦克进行精确的轰炸。在中国飞机凶狠的打击下,一辆一辆装甲厚重的苏联超重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