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百一十)从“苏联”级到“超大和”(第1/4页)  高科技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百一十)从“苏联”级到“超大和”

    ------------

    (四百一十)从“苏联”级到“超大和”

    虽然大清洗到现在给苏联人带来的只有恐怖和灾难,但也有一定的例外,苏联高层从列宁格勒的试验设计机械部(主业是重型坦克设计)调来的年轻的天才工程师米哈伊尔?柯什金接手设计组。柯什金立即着手大幅度修改“a-20”计划,由于苏联最高军事当局的要求,“a-20”沿袭了“克里斯蒂”坦克和“bt”坦克的履带负重轮双重行走装置。而柯什金设计组认为这种行走装置只会徒增坦克的重量、过于复杂、会造成坦克生产成本和时间增加,从而影响实战中的运用,而且他们推定双重行走装置的使用频率亦较低。柯什金将改进出的纯履带形式的样车改称“a-32”,这是由于其车体前部装甲从20毫米提升到了32毫米的缘故。和“a-20”安装45毫米火炮不同,“a-32”则改为76.2毫米的短身管火炮。

    苏联工程师们从西班牙和远东的经验中认为,汽油引擎过于容易被引燃,所以期望着柴油引擎的新突破。从1932年起,哈尔科夫蒸汽机车厂以“bd”的代号开发新式柴油引擎,其中为了坦克设计的军用型在i?托兰斯琴工程师设计组的努力下于1937年以“v2”编号完成,同年下半年,这个设计组亦被指为“反党集团”而被“一切科学的泰斗的亲密战友”投入大牢。

    斯大林放下了手中的图纸,重新拿起了一些“危险分子”的档案看了看,他仔细地挑拣了一下,将一小部分设计人员的档案抽了出来。

    他当然明白,这薄薄的一张张纸,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尽管“大清洗”正方兴未艾,但柴油引擎这种对苏联来说极其重要的设计也不能就此被耽误了,伟大领袖希望它们能早日投入量产,安装在“a-20”和“a-32”上。

    其实,“a-20”和“a-32”的计划方案提交到伟大领袖和国防人民委员们面前时,在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案则推到了中央军事会议上。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与会人员竟然对较为实用的“a-32”样车大加责难,“没有按‘装甲车辆局’的指令安装履带路轮双重行走装置”、“设计式样没有按规定实施”等等无理指责滚滚而来,并没有人真正理解柯什金的良苦用心,他们当然也极有可能根本不愿去理解,这也情有可原。因为现在“大清洗”仍未结束,对擅自改动上级指示的设计方案予以赞赏,说不定就等于摘自己的脑袋。只有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军人们据理力争,“bt”坦克装甲不足的惨剧再次被提出来,幸运的是,这个意见进入了伟大领袖的耳朵里。领袖这一次坚决否决了委员们的指责,指令允许两种方案都制造样车。在两辆样车完成,在库宾卡武器实验场进行的测试表明,在机动性方面两者相差不多,但“a-32”卓越的防护性能吸引了众多的目光。结果中央军事会议一改初衷,放弃了“a-20”,选择“a-32”作为新式中型坦克的人选。

    在“a-32”得到伟大领袖的批准后,柯什金当时面临如何选择坦克名称的问题,列宁格勒的重型坦克设计局推出新车型已经用国防人民委员(国防部长)克莱门特?伏罗希洛夫而命名为kv坦克。柯什金对此不屑一顾,他特地挑选了“t-34”这一编号,因1934年红军发布加强装甲部队的布告,同一年间、谢尔盖?奥尔忠尼启则接任苏联坦克生产总指挥,而1934年同时也是柯什金本人最初接触新型坦克计划的时期。

    斯大林对“t-34”坦克寄予了厚望,所以才会做出这样“宽恕”的决定,这在大清洗当中,可以说是相当少见的。

    此时的斯大林,脑中还藏有一个无比疯狂的计划。

    斯大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