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5 章(第2/4页)  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芙小姐,后来被提升为经理;另一个是后来任加拿大卡加里分公司经理的罗顿。这两个人都非常熟悉石油业这一行,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

    有了助手,他就开始大力宣传,广开财路,以种种优惠的条件,吸引各界大亨投资钻井采油。他向他们保证:

    一、3年内就能收回成本;

    二、以个别油井为单位,赚钱即可分;

    三、优先偿还投资款项。

    这些条件大大吸引了各路投资者。1958年3月,公司提出开发16口油井的计划,立即就有51名投资者参加,集资达50万美元。一年以后,16口井中除7口井是干井外,剩下的有8口井开始生产石油气,1口井可供开采石油。这一年的生产总值达225万美元,超过投资基金的4倍。公司和投资者都赚到钱了。他们趁热打铁,在同一年年底又推出马沙利斯计划,以医生马沙利斯为主,开发13口油井,集资475万美元。结果,这一次同样大获成功,13口油井中仅有4口干井,全年生产总值达300万美元。邦尼的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完全一帆风顺,邦尼的事业也不例外。

    前两次的巨大成功使邦尼野心大增,他迫切地想大干一番。1959年,一项新的开采计划又匆匆上马。由于判断失误,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历时4个月所钻的油井全部是干井,整整损失了50万美元。这一沉重打击,使公司业务跌入低谷,他不得不大量削减人员,最少的时候只剩下3个人。

    可是,邦尼并没有气馁。他继续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不停地奔波,积极寻找机会,寻找理想的采油点,以图东山再起。但是,邦尼的努力一次次宣告失败。在整整3年中,看不见一点起色。就在邦尼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个机会姗姗而至。1962年,邦尼在得克萨斯州一个小郡发现了一块满意的油田,可钻98口油井,每天可保证产油60桶。但在这时,公司的财务状况已经难以维持正常经营了,邦尼只好以每口井4万美元的价格批给投资者。尽管如此,他还是赚了75万美元,还清了债务。职工人数又增加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股东麦卡特知道公司起死回生,赚了钱,就想独占公司经营权。他假称自己患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要求退股和还清他的债务,否则便要全盘接管。邦尼及时识破了麦卡特的诡计,与他讨价还价,最后决定以分期付款、每期5万美元的形式来还清他索取的35万美元高价,条件是让麦卡特退出公司。麦卡特只得同意了。

    资本的有序扩张比企业自然膨胀更快捷

    邦尼将原来的"石油发展机构"改名为"麦沙石油公司",准备向华尔街进军。1964年2月,他采取了更大胆的行动,上市集资,发行42股票,第一年营业额就达到150万美元,纯利43万美元。接着,他又展开收购活动,收购了吉尔逊石油公司。

    1967年,麦沙石油公司的股票每股价值35美元,而在3年前,每股的价格仅为6美元。麦沙石油公司的成就也引起华尔街的注意,人们普遍认为这支石油股票有增值潜力,纷纷买进。

    1969年,邦尼又开始另一项收购活动:收购得克萨斯州的赫高顿石油公司。麦沙石油公司发行每股价值约8美元的新股来jiāo换赫高顿股票,并向愿意jiāo换者赠送认购凭证,在未来的5年内可认购麦沙股票。这一着棋果然走得很妙。年内的收购任务圆满地完成了!

    邦尼在华尔街的风云变幻中接连获胜。1971年,他的私人财产大约有1000万美元。

    从1973年起,阿拉伯世界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油价逐渐上涨,每桶石油从3美元涨到13美元,1979年涨到35美元,1981年则高达180美元。麦沙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