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2 章(第1/4页)  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总有数十位海外华人的名字。可以说,华人经商致富的名声已远远超过犹太人。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众多华人亿万富豪中,谁坐第一把jiāo椅呢?当属拥有70亿资产的印尼华人林绍良--他是当时世界12大银行家之一,享有"世界第六巨富"的美誉。

    出国当学徒

    1916年7月16日,林绍良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清县海口镇牛宅村里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春天,林绍良千里迢迢来到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的占突士镇,找到他叔父林财金。叔父在镇上开了家花生油店,林绍良就在店里当学徒。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印度尼西亚宣告独立。但日军刚退出印尼,荷兰殖民军又卷土重来。一场抗击荷兰殖民者的独立战争开始了。当地华商在中华总会的领导下,大力支援印尼的抗荷独立战争,林绍良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有过几年经商经验、独具慧眼的林绍良预感到自己大显身手的时机到了。他确信,这场独立战争的最终胜利必将属于印尼人民,而事业成败则与这场战争紧密相关。

    参战运输

    他毅然告别了在异国他乡作为惟一依靠的叔父,选择了一条充满危险的路--给印尼军队运送军火和yào品。林绍良冒着生命危险,自己也在军火生意中获取了相当可观的利润,同时还与苏哈托等印尼军官结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这些都成了他日后事业成功的坚实基础。

    在贩运军火、yào品的同时,林绍良敏锐地发现了另一宗可获大利的买卖--丁香生意。具有过人胆识的林绍良,根据以往贩运军火的经验,设计出一条丁香运输路线:从产地马鲁古群岛装货后,取道新加坡,再经贩运军火的通道,穿越荷军封锁线,运到中爪哇的古突士,然后再将丁香发到各地烟厂。

    一天傍晚,林绍良把一批军火押送到印尼军营后,便来到苏哈托的团部,两位挚友见面后,jiāo谈十分投机。林绍良趁机把贩卖丁香的想法如实相告,并请求苏哈托团长派兵保护。苏哈托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下来。由于有了苏哈托的特殊保护,林绍良可谓吃了一颗定心丸。第二天,他就启程前往马鲁古群岛。不久,一批丁香便平安地运达那些嗷嗷待哺的烟厂主手中。

    从马鲁古到古突士,林绍良频繁往来,苏哈托言而有信,每次都派兵"保驾",林绍良的丁香生意在战火纷飞中畅通无阻,滚滚财源尽收腰包……几年之间,林绍良已成了南洋颇有名气的大商人了。抗荷独立战争终于胜利了。心怀大志的林绍良也决心大展鸿图。古突士镇这个让他发迹的地方,再也不能满足他事业上的雄心了。1952年,他将自己的贸易公司迁到首都雅加达。这时的印尼,在经济上面临着怎样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的首要问题。林绍良据此确定了自己的经营战略:从衣食住行入手,伺机而动,再进入其他领域。

    金融新宠

    从1954年起,他先后办起了肥皂厂、纺织厂、轮胎厂以及自行车零件制造厂。随着事业的发展,他逐渐把目标放在进出口贸易上,在新加坡和香港建立起贸易关系。在经营活动中,他体会到,无论是经商还是办厂,都必须得到金融界的支持;要想实现自己的宏愿,必须建立起自己的金融机构。1957年,他在泰国的金融巨头陈弼臣的帮助下,正式创办了中央亚细亚银行。

    有了银行做后盾,林绍良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自如地应付企业资金的周转。至此,一个兼有工业、商业、金融的林氏集团已初现端倪。这时,林绍良的大哥林绍喜和二哥林绍根也都来到雅加达定居,大哥经营地产业,二哥从事财政业,三兄弟相互依存,共谋发展。

    1967年之后,林绍良迎来了事业上又一个发展高峰。这一年,苏哈托出任印度尼西亚总统,次年政府颁布了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