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9 章(第1/4页)  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抢手货,不管什么都能卖得出去,这就大大地刺激了日本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工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幸之助萌生了独自办企业的念头。

    山穷水尽

    他毅然辞职。但是,他的全部积蓄,加上刚领到的退职金,也才只有100日元。他的两位老同事森田延次郎和林伊三郎是他的支持者,加上他的妻子和内弟井植岁男,一共只有5个人。就这样,工厂办起来了,生产幸之助设想中的改良电灯灯头。

    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生产出一部分样品之后,却又推销不出去。他们拿着样品,走遍了大阪的大街小巷,几乎问遍每一家销售电灯的商店,一天最多也只能卖出10只灯头。10天下来,总共只卖了100来只,收入不过才10块日元,这就是他们奋斗了4个月的结果。出师不利,两位伙伴都自谋生路去了。幸之助夫fù和内弟3个人仍苦苦地支撑着。那段时间真是异常艰难。从1917年4月13日起到1918年8月止,幸之助共十几次将他夫人的衣服、首饰等物品送进当铺抵押借钱。

    柳暗花明

    就在他几乎绝望之际,曾是合作者之一的森田延次郎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有一家北川电器器具制造厂对他的产品感兴趣,看过样品之后,要订购1000只电灯底座,并且不需要任何金属配件。

    夫fù俩和年幼的内弟一起投入紧张的生产,大约10天工夫,完成了全部订货。不久,幸之助收到货款160日元,扣除成本,获毛利80日元,基本收回了当初开业时的投资。第二年年初,他又接到2000个底座的订单。幸之助意识到必须扩大规模,小小的家庭作坊已经显得地方太小了。于是他决定搬迁到大开町街,租赁一座新建的两层楼房,楼上住家,楼下当工厂。从此,松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松下电器器具制造厂诞生了。

    幸之助是个善于发明、勇于改进的人。他紧紧抓住"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这一环。以电灯为中心,不断发明出一些相关的新产品。但从市场销售来看,主要产品仍是"电灯改良chā头"和"双灯用chā头",这两种产品品质优良,价格低廉,其他厂家无法与之相比,因此需求量年年上升。市场渐渐扩大到东京、名古屋、九州乃至日本全国。

    这时,幸之助手下雇员有50人,每月营业收人达到15万日元,在当时国内的电器产品生产厂家中,无论企业规模还是生产能力,都属于"小人物"。幸之助知道,要想赶超同行,只有一个办法:研制新产品。

    那时候,自行车已成为日本日常jiāo通工具,而城市的市政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和路灯跟不上,人们夜间骑车面临着照明的问题。虽然用干电池的车灯已经问世,但由于电池使用时间太短,仅有3个小时。所以几乎没有实用价值,人们甚至用煤油灯挂在车头。夜间骑车极为不便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松下幸之助认为只要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一种理想的车灯是应该能生产出来的。一次,在拜访生产干电池的朝日公司总经理松本时,松本告诉他,如果能将这种车灯的小灯泡重新设计,把干电池进行改良,那么市场潜力将会很大。松下幸之助经过约半年的试验,终于制造出一种pào弹型的电池车灯,用3节干电池,使用时间可达40余个小时。这种车灯设计巧妙,价廉物美,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人们欢迎。

    这时候,有一个叫山本武信的商人找上门来,这人极有商业头脑,在大阪商界颇有声誉。他向松下幸之助提出,由他担任大阪地区总代理商,保证1个月售出1万只pào弹型车灯,3年代销36万只。如果销售不出去,山本商店愿意承担一切损失。更令幸之助大为吃惊的是,山本武信答应将3年的货款一次付给松下电器制造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