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7章】 敌情分析(第1/4页)  国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兄,我们进入外蒙已经好几天了,怎么连伪蒙军的影子也没有看见?”李春福奇怪的问,“不是说蒙古人正在抓壮丁从军吗?我看这一带老百姓都好好的。”

    “我也觉得奇怪,可惜现在天气变幻莫测,不然有飞艇在,侦察起来就方便多了。”进入12月,西伯利亚来的寒风相当凛冽,飞艇升空要冒很大的风险,进入外蒙古后这几天,只侦察过一次,其余只能全部趴窝。

    “就连马福祥他们也都没有赶到。”李春福叹了口气,“外蒙真是辽阔无边啊,饶是我当年做过马贩子,现在仍觉得困难尤大。”

    “不急,参谋部的计划本来就定得有些过于理想化,这两天又是风、又是雪,肯定不能按时赶来。咱们也不用性急,他们能来增援,那是最好,实在赶不上,凭咱们手里这一万多号人马,也能打到库伦。”

    “报,马福祥将军来电,我部遭遇罕见大风雪,不得不放慢行军脚步,预计后天方能与我部会师,地点选在乌兰托罗海。”传令兵前来报告。

    “好,我知道了。”李春福点了下头,“果然遇到了这个时节,若是大帅的决心当初早点下,现在咱们就不用吃这个苦头。”

    “非也,这老天爷是公平的,我们遇到风雪,敌人也会遇到。在这种天气的掩护下,我军行踪更加难以发现。”

    “这倒也是,只是我军的战线是越来越长了,每到一点,就要设置兵站,储存物资,分兵防守,这样下去,到库伦的时恐怕只有六、七千人马了,万一被蒙古方面发觉,截断我军后勤,事情就大大不妙。”

    “别担心,蒙古人又没什么火炮,全部是轻骑兵,连机枪都没有。咱们那些临时兵站,别看只是些土围子,只要用重机枪守护,就是千军万马来都不一定好使。”甘肃之战的经验教训后来让夏海强派人总结出来后及时下发了各部队,几支骑兵部队格外重视――机枪(尤其是重机枪)再加铁丝网是骑兵的天敌。

    李春福、马占山等几个骑兵将领讨论了好长时间,一致认为,只有用火炮压制住敌人的机枪火力,顺便再打开一条通路才能发挥骑兵冲击力强的优势,如果火炮炸不开通路,那至少要摧毁敌人大多数机枪火力点,然后派工兵手工破坏铁丝网。因此,北疆的骑兵部队格外重视火炮,可山炮也好、野炮也罢,体积和重量都过于沉重,行动不便,不利于骑兵的快速机动。但迫击炮和步兵炮却成了骑兵的最爱,威力小一点没关系,能压制并攻击火力点就足以。当然,蒙古由于地形特殊,说是城墙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遮蔽物,用步兵炮和迫击炮也能让对方吃不了兜着走。

    反观蒙古人,压根就没多少火炮,俄国人虽然有,也是那种蠢笨不堪、运转不便的老货色,估计等他们运到,整个库伦都打下来了,因此孙烈臣根本不怕蒙古人去攻击那些临时兵站。每个土围子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据点,用铁丝、木头、矮墙等搭建起来,放置弹药、补给等物资。这种设置是自伊林开始的,每个临时兵站间隔50里,一般戍守一个连(130人,内含20名骑兵),深入外蒙境地后,一路已经设置了16个这样的兵站。兵站的大本营设在伊林,由飞艇和骡马转运大宗物资。

    过伊林后,部队就陆陆续续地碰上了蒙古牧民,草原上的民众不仅单纯,而且闭塞,根本不知道所谓的独立、政治、自治是什么东西,甚至连皇帝已退位这样的消息都不是很清楚。他们只知道扎萨克、王公们成天会让他们缴纳无穷无尽的赋税,要不就以通汉为名,把你抓起来,什么时候能放出来,全靠个人造化了。刚开始看见了部队,吓得都躲了起来,怕得要命,后来李春福派骑兵反复沟通,一再强调没有不良企图,这些牧民就有点放心了,胆子大的还和部队做起生意来。人民币自然是不通用的,但大洋可以,草原上的牛、马、羊都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