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章】 蒙古变局(第1/3页)  国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秦大人,那就这样吧,哀家听说你是人民党的主席,你就让议会讨论一下,让他们出台个议案,要求修史,然后让哀家同意了便罢。”隆裕叹了口气,“当年咱们立宪没搞成,现在有国会了,又共和了,还得顺着这个路子再走一趟不过,哀家希望如你所说,让徐、赵两位大人主持修史,经费、人员也请议会予以保证。”

    “太后圣明,以后民众定会感激皇室识大体之作为的。”秦时竹说,“一旦有了这个议案,大内库藏的档案、文书、资料就都可以利用了。一些以讹传讹的谣言,必然会不攻自破。”

    “太后,您要三思啊”赵尔巽泣不成声。

    “大清已经退位了,咱们要把史书修得漂漂亮亮的,给列祖列宗一个交待。这修史,让别人做我不放心,你们两位既是多年的老臣又是翰林,便好好去做吧,希望我有生之年还能看得见”隆裕说罢,泪如雨下。

    “臣等领旨。”徐世昌和赵尔巽算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赵公,当日革命起事,时竹多有得罪,今天在这里,当着太后、王爷和老相国的面,我给您赔礼了。”

    赵尔巽一愣,随即摇摇手道:“复生,过去的事不说也罢。你是个念旧情的,这我清楚,所以当时有人闹事(金还事变)我也不愿给你添乱。这半年多来,你掌权东北,也算是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我年纪虽然大了,但心如明镜,你还是好好做你的巡阅使罢。咱们俩的是非恩怨就此一笔勾销。”

    “秦大人,哀家还有件事求你帮忙。”

    “太后有话请讲。”

    “我这旨意一下,免不了还有遗老遗少要闹事的,你若是捉住了,哀家求你给他们留条活路。”

    “这倘若他们只是以文字讥讽,那倒也不碍事,可若是勾结外人,武装叛乱,恐怕”

    “哀家听说你虽然在东北废了八旗,坏了祖宗的制度,但给咱们满人都分了田,就连京城这帮子弟也得了便宜,哀家谢谢你啦若真的推行五族共和,要闹事的人也会少的。哀家会给他们一道旨意,让他们安心认命的,若是还执迷不悟,不遵从哀家的谕旨,哀家就当没这些个人,随便你处置吧。但满人的好老百姓,还指望着你好生看待”隆裕说了半天,咳了好几次。

    “多谢太后。”秦时竹想,这下处理各地明里暗里的对抗可要省事不少了,“太后胸怀百姓,将来修史,必然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隆裕摇了摇头——大清的江山都是在我手上断送的,还指望浓墨重彩?

    “这次你来拜见,哀家也没有什么东西赏赐给你,这还有老佛爷留下来的一柄玉如意,是哀家心爱之物,就送给尊夫人吧。”

    “既然是太后心爱之物,这如何使得?”秦时竹想推辞。

    “复生,既然是太后赏赐,你就收下吧。”别人都劝他。

    “谢太后、王爷!”一番推辞后,沈蓉欠了个身,从世续手中接过了玉如意。

    回去的路上,沈蓉端详着手里的玉如意,对秦时竹说:“这孤儿寡母的,也忒可怜了些。”

    “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秦时竹叹了口气,“如果当时不是假立宪而是真立宪,那绝对还能苟延残喘一番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官修清史一案,就此拉开了序幕,由于准备得力,资料翔实,虽然仍不免有观点保守陈旧的憾事,但二十年后清史成书时,远远比真实历史中的清史稿质量要好。

    至于隆裕的旨意,先是通过各大报纸刊登,真品又让秦时竹带回了北疆,遗老遗少们虽然痛哭流涕,但至少收敛了不少,各地的内务部门都松了口气,也算是皆大欢喜吧。

    接下来的事务安排是层出不穷,第二天一早上,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就在莫理循的陪同下来拜会秦时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