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92章】 一段插曲(第1/3页)  国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可恨大量金钱都流入贪官污吏之手。”秦时竹愤愤地想,“盐商能情愿报效?”

    “起初不情愿,后来就变成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因为盐商报效后可以得到各种特殊恩惠。如加耗报效,于例定引斤之外,每包加给耗盐若干斤,此增加之数,不用另行纳税;如加价报效,可在宫定盐价上增加若干文出售,又如改洋码报效,因清末钱价下落,售价由原定制钱变为洋码,获利不菲。实际上是国家和官吏取之于商,盐商取之于民,并非出自商人之余利,故景学铃(清末著名盐政学者)认为,报效‘在国家所取得者什一,商人所取得者什九’。”

    “此便是吏治败坏的源头。”秦时竹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郑昊,“你可老实告诉我,经办盐税期间,可曾收受贿赂、勒索盐商?”

    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众人的眼睛一下子盯着郑昊,王永江更是捏了把汗,虽然葛洪义不在,但大家都知道秦时竹最痛恨贪污腐败,稍微回答不慎,郑昊的脑袋都有可能搬家,若是牵连到熊希龄和他自己,麻烦可就大了。

    郑昊不慌不忙地回答:“卑职经手盐政时间并不长。宣统二年,为整顿地方盐政,各省设立盐政公所,作为官督机构,统一管理全省盐务,同时在中央设立北盐厅,掌管东三省、直隶、河东、山东等省盐务,并附带兼管四川、云南等省盐务。盐税收入由正副监督随时解缴国库,听候度支部大臣指挥,卑职此时任副监督助手,专门经手盐政管理。对盐商一律是宽大为怀,不曾有勒索情形。至于他们主动报效,我也毫不忌讳,毕竟官场如此,不得不为之尔,不过数目不大,也就两千两。巡阅使本人在奉天为官多年,恐怕也偶有为之,对卑职所言,应该可以理解。至于革命以后,法令和社会风气一新,前清贪污腐败之风大为收敛,再加巡阅使和张民政长大力整顿吏治,卑职未有不轨行为。”

    秦时竹一愣,王永江冷汗都出来了,心里直叫:郑昊啊郑昊,你怎么能说这种话?这不是触怒巡阅使大人吗?不行,我得赶紧解释两句。刚想开口,秦时竹却笑了:“好你个郑昊,居然说出这么大一堆来,看来也是有胆识的人。不错,前清官场风气如此,你若完全洁身自好,恐不容于上官,你的行为自然也在可以理解之中。不瞒大家说,我可是给三任总督都报效过不少银钱呢。”

    众人会心地笑了,秦时竹这档子事情,官稍微做得大点都知道,只是现在北疆巡阅使权势蔽天,谁都不敢明说,现在秦时竹自己主动说出来,大家就知道他不会怪罪郑昊。最为担心的王永江也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郑昊的能力他是知道的,就是这家伙有时过于耿直让他很担心,这次虽然和熊希龄联名推荐,但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刚才郑昊的话差点没把他给吓死。此时,他狠狠对着郑昊瞪了一眼,意思是你这家伙怎么能这么说话,害得老哥我多担心。郑昊是聪明人,只微微一笑,略微表示了歉意。

    “郑昊,我现在告诉你,如果你能将辽宁盐政整顿好,我就提拔你做北疆盐政事务专员,和财政委员会副主任同级,每年所得薪水,大大超过盐商报效。但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盐税要大量增加,第二,人民负担要减轻;第三,盐政弊端须尽力革除。”

    “谢巡阅使的栽培,对这个我还是有信心的。”郑昊立刻打蛇随棍上,众人又是大笑。

    秦时竹来了兴趣,很想再研究研究这个郑昊,说道:“照你所说,你专管盐务不过两年,为何这般有信心?张季老天下闻名,一心想整顿盐务,却有心无力,你为何敢夸如此海口?莫非你能力强于季老十倍乎?”

    “不敢,季老之能力强于某十倍,但卑职面临的情况比他要好十倍不止。”郑昊娓娓道来,“前清盐政,通行引岸之法,盐的生产地和销售地都由朝廷规定,一般不得擅自变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