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章】 夺路而逃(第1/3页)  国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7日,更多团体致电南京各省代表:“请举孙中山先生为总统,以救国民。兆成一志,全体欢迎。”就连在美洲的全体同盟会会员也致电民立报转各省代表说:“孙先生才、德、望,中外相孚,请举为总统,内慰舆望,外镇强邻。”

    更为惊人的消息由人民日报带来,公开发表了对孙中山的贺电,并向各界通报了狭谷大捷、擒杀敌酋的消息,各界又纷纷电贺东北。

    当天,民立报以战乎?和乎?为题发表社论,反对以“口舌之力结此大革命潮流”。北方革命协会各团体在天津集会,一致议决吁请孙中山制止各省代表与袁世凯中途议和,以贯彻全国彻底革命的初衷。

    孙中山本人接到大捷电报后,极为兴奋,本来他还对秦时竹等人有所保留,但此刻完全相信了东北的革命姿态。在他言语中,还隐隐约约透露出希望全国一致,共同推翻清廷的意愿,无奈妥协气氛实在过于浓重,在和黄兴商量后,只能采取贺电致以道义上的支持,而不能采取实质性行动。

    当天,汪精卫去电袁世凯:“若袁公迫请帝退位,实行共和,则临时大总统退职,已成定局,不必怀疑。”

    接到汪精卫的电报,袁世凯大喜,这一切冲淡了他对北方局势的担忧。毅军覆灭的消息他刚刚得知,山海关方面虽然曹锟夺回了前沿阵地,但他深切感受到,用武力解决问题是越来越办不到了,再拖延下去,不仅南方成了气候,北方也将不保。

    袁世凯确认自己在推翻清廷后能坐上大总统的宝座,便迅即采取了迫清廷退位的措施。他认为此事越快越好,如果南方国民大会成立,将终为其要挟而难以摆脱。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专对清室动手,同时又要避承担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大权的恶名

    黄兴与宋教仁奔赴南京,向各省代表提议:1、改用阳历;2、改为中华民国纪年;3、政府组织采用总统制。经讨论,第一、二件事情一致赞同。但在总统制与内阁制问题上,却依然还有分歧(这一项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宋教仁仍旧主张内阁制,黄兴说明了提案理由后,大家陷入了沉思。东北方面的总代表吴景濂由于事先接到了秦时竹的电报,当即起立表态支持总统制,在他的带动下,各省代表通过了全部提案,讨论决定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及于29日开会选举临时大总统。

    接下来就是提议临时大总统的候选人,由于东北方面的强力表态,很多人,尤其是同盟会会员心中产生了不小的疑虑,认为秦时竹想当总统。江浙代表自然是心中欣喜,在他们眼中,秦时竹当选为总统是最好的结果。而其他人则忧心忡忡,特别是得知北路大捷的消息,无形中增加了东北方面的份量,经过激烈争论,拟定了四个总统候选人,孙中山、黄兴、秦时竹和黎元洪,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从这四人中选出总统。至于谁能当选,成了全场瞩目的焦点,散会后,各省代表各自分头商量去了。

    对袁世凯来说,毅军覆灭的消息在军事上是不利的,但在政治上却成了一个有效的勒索手段。老袁指使段祺瑞等北洋系武将出马,联名通电,以军饷不足为借口,要求满族亲贵“毁家纾难,共济时艰”,把自家财产拿出来做军饷。这个要求看起来冠冕堂皇,打仗嘛,没有军饷粮草怎么行?况且毅军新败、承德危急,再不筹措军饷恐怕连拱卫京师都成问题。袁世凯顺水推舟,立马上奏:“库空如洗,军饷无着,请将皇宫大内、热河行宫旧存瓷器发出,变价充饷,以救目前之急。”并且指使曹锟电奏清廷,询各亲贵大臣,让他们将在外国银行所存的近3000万款项分别提回,接济军用。隆裕无可奈何,只能下令让各王公“毁家纾难”。

    这一下又将了那些满族亲贵们一军,如果舍不得将自己的财产充作军饷,就不要反对南北和谈。这些满族亲贵平时搜刮惯了,只知道把钱财往家里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