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53章】 大隐于市(第1/4页)  国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陈宧的疑心和锡良的算计秦时竹不是不知道,但即便知道了腾不出手去对付,因为面临着更加棘手的局面要对付——10月26日,惊人的消息传来,原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朝鲜人安重根刺死。消息甫一传开,很多中国人拍手称快,因为伊藤曾逼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要挟割让辽东半岛,深为民众所恨。

    “伊藤死了,我这麻烦就大了。”葛洪义一脸发愁,眉头都拧成一个川字。

    “革命党?”秦时竹脸色凝重,同样不安。

    “一点不错!”葛洪义点头道,“同盟会大受鼓舞,极端主义者蠢蠢欲动,各种情报越来越多。”

    “要在东北举事?”秦时竹摇摇头,“就我所知,历史上东北并不存在大规模的事件。”

    “问题就在这里,大事没有,蛛丝马迹却层出不穷,奉天城一夕数惊,我怕引起锡良的反弹。”葛洪义用手指敲击着桌面,“腾龙社来报,已发现同盟会辽东支部活动据点和参与人员,连宋教仁的影踪都有出现。”葛洪义看了看四周,又小声道,“似乎同盟会与报社柳亚子、邵飘萍等有所接触”

    “咱们真要是甘心做鹰犬,恐怕这历史又要改写了。”秦时竹笑道,“我给你八字方针‘静以制动,坐以观变’,哪几个闹腾得最嚣张的,抓起来逐出奉天,有名的要警告一下,不许乱说乱动。锡良那里千万不能让他抓住把柄。我和大黑的两路你要注意观察,千万别让同盟会渗透进来,给我们搞个起义就被动了。”

    “那万一已经渗透了呢?”

    “不要声张,把名单报给我,让其复员回家!”

    “好,此是釜底抽薪。”

    立宪运动的深入开展使得立宪派的活跃分子差不多都成了谘议局议员,他们具备了不同以往的发言资格,摄政王载沣为稳固地位,正极力标榜开明,多次重申坚持立宪的宗旨,立宪派抓住这个时机,又发起了国会请愿运动。这一次由江苏谘议局带头发起,禹子谟也去了,不过他的主要使命不是请愿而是和张謇进行商业洽谈。

    辽阳集团成功制造出棉纺织机器后急需寻找销售市场,张謇在江苏有大宗纺织产业急需扩充,由于辽阳机器价格比进口货便宜,质量也好,双方各有所需,一拍即合,签订了价值50万的合同。在张謇的示范效应下,江、浙一带纺织业纷纷购买用于更新或扩大原有设备,禹子谟满载而归。

    禹子谟在经济上得了满分,但请愿活动却失败了。国会请愿团于1910年1月16日向都察院递交了请愿书,还分头拜访各王公大臣,请求他们襄助。这些老于世故的官僚对议员们挺客气,但一提到实际问题,就全部打哈哈应付。1月30日,清廷发布上谕,对代表们慰勉一番后拒绝提前召开国会。

    陈宧的努力终于收到了成效,在一时不能动旧军的情况下,锡良另辟蹊径组建了第二十镇,又把第二混成协(多兵种合成旅,相当于镇的缩编,约5000人)调到奉天城郊的北大营,原本担任奉天护卫的秦时竹所属巡防营则被调离至辽阳地界,远离“核心”地带。第二混成协最初的协统是王汝贤,后来换成了蓝天蔚,关外新军力量日见强盛,由于陈宧、吴禄贞和蓝天蔚都是湖北人,时人称“关外湖北三杰”。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陈宧才放下心来,觉得秦时竹不会再有异动了。

    陈宧的放心就是秦时竹集团的压抑,在年初召开的战略会议上,与会众人脸色都是一脸凝重,虽然远离奉天,但百里之外的那种压抑与紧张却是挥斥不去。

    “怎么?都不吭气?”秦时竹眼见气氛有些沉默,便给众人打气道,“现在我们转入低调,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害怕清廷而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一定能挺过去。距离辛亥革命只有一年半了。不要看现在他们有多嚣张,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