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0章】 自造子弹(第1/3页)  国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按照砸锅卖铁也要造弹药的要求,何峰开始了弹药试制的过程。不过,子弹虽小,但制造起来的麻烦事却并不少。

    子弹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弹体,二是火yao,弹体一般以铜制成,相对而言还算简单,除了金属纯度和公略误差,在技术上难度不大,问题的关键在于火yao,虽然粟色火yao早就能够自制,但严格说来,粟色火yao只是黑火yao的升级版,在枪弹已普遍升级到无烟火yao制作的时代,粟色火yao已完全落后于时代。何峰可不想部队的步枪重新倒退到19世纪60年代的水平。因此,要造枪弹,必须先造无烟火yao。

    在20世纪初的技术条件下,制造无烟火yao最成熟的便是硝化棉技术。但硝化棉中的这个硝字却让何峰伤透了脑筋。若在穿越之前,硝酸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化学药品,几乎随买随有,可在1906年的中国,硝酸居然是最顶级的罕见货色。

    是的,不要说硝酸,便是无烟火yao国产都已成功,但这些生产技术和产量都掌握在南方各省的兵工厂里,休说购买成品,便是购买原料和半成品也是不行。而且,由于硝酸的危险性,洋行一般也不肯售卖,何峰虽然通过进口弄了一些硝酸进来,但用作试验可以,用来大规模生产却是杯水车薪。

    本来徐建寅是制造无烟火yao的最佳人选,可这位人才因为1901年的生产事故已以身殉职,查阅资料后的何峰只能长叹一声,从头做起。要制硝化棉,首先就要有硝酸,要有硝酸(后世常用的放电法此时还太过先进),便得从制造硫酸开始,因为只要有了硫酸和硝石反应,通过气化冷凝便很容易制造硝酸。

    于是制造硫酸便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制造硫酸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为铅室法,另一种为接触法,接触法虽较铅室法要先进一些,但技术上实现难度更大,除了国外的先进工厂,国内各大兵工厂尚无一采用。何峰考虑再三,仍然决定从铅室法着手。

    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在新民府郊外的一处场地内,一间长10米许,宽5米,高近4米的大铅房落成。为防止泄露,铅皮之间都紧密焊接而且还经历了多次检查。5月初的一天,一切都已准备得当,随着何峰的一声令下,整个制取工作开始运转。

    在铅房外,已有火炉对硫磺进行加热,受热后进行硝化便会形成气雾,这种气体不但散发出难闻的味道,而且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不但衣服很容易变脆发烂,就是草木遭受侵蚀后都会逐渐枯萎死亡,中国古代便已观测到这种状况,铅室的妙用就在于防止这种破坏效应的产生。随后气雾沿着早已准备妥当的管道进入铅室,然后再通过铅房附属的锅炉喷入水气,冷却后凝结而成的便是硫酸。原理虽然并不复杂,但为了建造这庞大的铅室和布置管道着实费了何峰好一番功夫。

    一个时辰之后,当散发着强烈刺鼻气味的硫酸被盛在铂锅(这可是全白金制品)中呈递到众人眼前时,即便严肃如何峰者也忍不住又笑又跳。经过检验,除混有一些杂质外,其余与进口品无殊,而杂质一节只要再加提纯便可去除,端的是异常容易。

    禹子谟在日本学过应用化学,对于化工厂的管理并不陌生,他不但从生产角度合理安排布局和流程,而且还充分考虑了成本因素。经过3天的试制,总共制得100余斤硫酸,合计成本每斤不到银元1角,虽比不上江南制造局每斤60文那样廉价,但比起进口货动辄每斤5角的价格已大大便宜。

    “还好价格不贵,不然我等试造结果还不如进口便宜,真的是白费力气。”

    有了硫酸之后,其余问题便迎刃而解,顺着先前的思路,先硫酸再硝酸再硝化棉在无烟火yao,最后便是子弹。为了生产子弹,何峰还采购了大批配套设备,包括地风箱、碾砂机、钻床、轧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