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五章 吴三桂催粮(第2/3页)  明月化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个才是杨景辰老道地方,他知道崇祯是急性子,如果给个模棱两可时间概念,肯定会被否决的。所以,在杨嗣昌和曹文诏私访时,他才商定好对策,和杨嗣昌两人一唱一和,给洪承畴争取二十天的准备。

    蒋德璟眼里闪过一丝冷笑,继续说道:“皇上,目前英国公主持九城防务,臣以为京中两支骑兵也不能闲着,不如让成国公接管曹总兵所辖一万三千残余骑兵。成国公祖上朱能公极善用骑兵,想了成国公也深的家传统兵本领”。这就是他今天要打的另一张牌,为此,他暗地里付出的不少人情。

    崇祯一愣,这事他没心理准备。但是,曹文诏这次让他很失望,好不容易从西边召回来精锐骑兵,在军都径损失大半。而且,曹文诏和洪承畴关系过密,他侄子曹变蛟也在洪承畴军中!想到这里,他向成国公朱纯臣问道:“成国公以为如何?”

    朱纯臣还能怎么回复?但皇帝问你干不干的时候,你能说干不了吗?他只好出列说道:“国难当头,臣愿为陛下尽忠效死!”。

    崇祯笑了笑,点头道:“好!疾风知草劲,患难见忠良!如此,成国公与威远伯交接一二。至于威远伯这一向操劳,就现在家静养一段时间吧!”。

    静养吴三桂有点懵逼的看着突然间被解除兵权的曹文诏,他自问,如果和曹文诏同样的处境,未必能逃得出清兵精锐骑兵的埋伏。年轻的吴三桂,想起前几天杨嗣昌说的那番话,觉得这种官场的纠缠,实在让人头大。估计,也只有陈道能帮自己参详透彻。

    曹文诏闻言,出列向崇祯跪拜行礼道:“臣谢主隆恩!”,事情虽然非常突然,但是他对自己吃了败战被问罪,心里头已经心理准备了。只是有点放不下这些将士的安危,如果被贸然送到险地,只怕有无辜牺牲的危机。此时的曹文诏,没想到自己已经悄悄被划到“洪党”一系了。

    “皇上,关于粮草一事,臣有事奏报!”,就当众人以为今日大事到此为止时,吴三国突然冒出来说事。

    崇祯也乐于有人转移自己言行解兵权的尴尬,便问道:“吴爱卿,朕知道爱卿是关宁防线一虎将。怎么?这关宁的粮草再怎么也不会比京城吃紧吧?”

    吴三桂说道:“皇上圣明!这蓟州军粮一向是边军囤田一半,朝廷供给一半。原本去年的秋粮欠收,朝廷答应押送关宁的粮草就押后了,户部还欠关宁一线十六万石粮食没给。所有,原本够坚持的七月底的军粮,现在也只够用度五月中,离夏粮还差一个月,至少缺额十万石!”。

    “皇上!去年朝廷欠关宁将士的军饷还有三十二万两没给呢。这欠响的事情臣等与可以将士们分说,都能体惜朝廷的困难。只是这粮食,确实无法拖欠!”。

    关宁军现在和朝廷的关系很复杂。自从袁崇焕死后,关宁边军将领对朝廷非常不信任,很多将领都只管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祖大寿在锦州形同自立;吴襄和吴三桂父子更是在山海关根基深厚,有点子传父业的味道。朝廷对关宁军,是用而忌之。

    另一方面,朝廷又需要关宁的精锐顶着对抗满清的最前线,他们的日子也确实过的艰辛。特别是文官们,对边军真的是没当人看。什么立功赏银,阵亡抚恤银,通常都是打折扣着。加上关宁军本身内部的军户有点家族化,将官之间的阶层矛盾也尖锐。

    对关宁军,虽然朝廷供给的军饷经常短缺,但粮食配给,朝廷一般不敢拖欠,因为怕激起哗变。

    崇祯也知道,吴三桂是的这事确实拖延不得。别京畿这边危机刚接触,关宁正面的防线又问题了。于是,他向户部尚书文震孟问道:“文爱卿,可有此事?”。

    文震孟只好硬着皮头说道:“回皇上!确有此事,去年江南海盗闹事,赋税亏空。所以,就拖欠关宁边军,此事也是事前说好的。没料到,今年也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