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九章 卢象升的决断(第1/4页)  明月化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宣府的失陷让京城再次震动,感觉到危机的新任的兵部侍郎杨嗣昌跪在上书房整整两天时间。崇祯在感动之下,终于下定决心从京城调了三万军队,由杨嗣昌领尚书衔,带领前往怀来和延庆主持防务。

    得到明军增援消息后,鉴于清兵的骑兵在怀里和延庆的山道不便于野战,皇太极便率军回到宣府。满蒙联军在宣府和附近州县收缴六十万石粮食,外加击败明军缴获的兵器护甲等物资,已经收获颇丰非了。很多没有听从卢象升军令的地主大户们,没等到朝廷下圣旨处罚卢象升,就死在自己的庄院里。在清兵的肆意掠夺之下,全家被杀钱粮被抢一空的地主大户为数不少。不得不说,这种结局非常具有讽刺性。

    明军稳住了第二道防线后,西北的战局再次陷入的僵持。大同一带的大户,这次不等曹文诏的军令下达,自己纷纷争相恐后的收拾钱财躲进了大同城。对曹文诏来说,唯一的好处是再也没有唧唧歪歪的人在发牢骚,同时,这些大户带来的庄丁被暂时收编为民兵,加入了城墙防务。

    人性有时候就是犯贱,知道真正的灾难发生之后,才去后悔之前没有听从别人的善意之言。西北的这些地主,总算用惨痛的教训买了个明白。

    登州知府衙门,熊文灿和张同方两人身着便装坐在主座上,两人身后站了十几个便衣的随从。

    登州知府李淦站立大堂上,焦虑的辩解着说道:“熊尚书c张都督,想必这里面有什么误会。下官身为朝廷官员,怎么会与海盗有什么来往?还请两位大人明察”。

    李淦心里暗叫倒霉,这两个大爷便装进登州,直接出示锦衣卫令牌进入府衙,看着架势是来着不善。熊文灿也就罢了,作为一个兵部尚书,主要主持军务;山东没什么战事,想必他揪不到自己的尾巴。

    但是张同方却是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是什么人?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特务,凡是进去锦衣卫诏狱的,就没几个能活着出来。就是活着出来了,皮都磨了三层,三魂七魄都丢了一半。

    按朝廷祖训的禁海令,寸舨不得下海。民间和地方早就不当回事了,但是官方却没法说。更不要说是通敌的事迹,谁摊上这个罪名谁死!李淦当官多年,坦白从宽,牢底坐穿的道理岂能不懂?必须咬牙否认!

    张同方鄙视着眼前这位五品官员。他来登州前,已经带人将滨州c青州c登州几家大户走访了一遍,直接抓走他们当家人。在黑屋子里一关,出示身份证明后,没等上刑这些人就全招供了。

    这几年,他们几家从青龙帮获取多少私盐,哪年哪月哪日,分别交收多少,都有哪些人接手。各地官员,某某知县,某某知府,什么时间收纳多少银子贿赂,都谁送的,知情人有哪些。这些事情在他们这个圈子里都算不上什么大秘密。

    所以,不出十天,张同方就清楚了山东情形:天下太平路不拾遗的山东地界,官府c地方大户c地方帮会c海盗凝聚起来,形成了一个共同繁荣生态圈!这种走私贪污成风的官场,居然给这个山东带来经济的繁荣,就是贫民佃户也能够温饱,这与陕西河南山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整个山东从上到下都睁只眼闭只眼安于现状。这太不可思议了!至于张同方所关心的两件事情,有大概清楚了。其一,山东三个卫生的都指挥使和千户都收了好处,但没参与买卖活动。其二,去年锦衣卫南镇抚司莫启良来山东的事情,没人知道!莫启良一群人到底是没进山东就出事的,还是进来山东后失踪?已经成了无头案了。这事没人知道!

    张同方哪知道,他的拜把兄弟莫启良一直关山沟沟的某某军事基地里面。

    看了看面前这个虚伪的朝廷命官,张同方叹了口气。这要在明朝初年,像李淦这种官员,锦衣卫是查一个抓一个。现在嘛,只要不是造反或者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