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一章 务虚的官僚(第1/3页)  明月化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宗周看自己的两个弟子拿不出中肯的说法,便出言解围说道:“刘公子,你的意思是当今的政体有弊?不便于治理天下?”

    “老先生以为呢?”

    “老夫也觉得这个看似平衡的政体其实像个笨拙的大象,看似完美其实脓肿不堪!”

    刘星一听,世间果然总有明白人;就是在古代,也不乏聪明人,就是当政者有没有眼光去识别发现人才。于是,刘星想先听取刘宗周的理解,说道:“请老先生细说一二”

    刘宗周看出刘星有一套想法,这青年现在想自己的理解罢了,便接着说道:“首先说六部,六部给事中一职就是画蛇添足的。当年,太祖鉴于胡惟庸之乱废除中书丞相一职,改为有三院六部直接听命于天子。然后设置给事中一职,其目的是为了钳制尚书的权力;可是,能担任六部尚书的大臣哪个不是历经宦海为官多年的能臣,何须再用给事中去矫正。这样一来,给事中一职就变成勾心斗角的工具,进而人浮于事,天下政务拖沓不堪”。

    “其次是宦官和内阁的事情。内阁有拟票权,天下政务由六部转交内阁,内阁辅相审阅后,拟出处理意见再交呈天子裁断。天子裁断后,由自己朱批或者由司礼监批红。如此一来,就给了宦官太多权柄造成宦官祸乱不止,除了前些年的魏忠贤,本次之前就出过几个祸患无穷的大宦官,如王振,曹吉祥,刘瑾之流。此等之事,从根本上讲就是体制的问题”。

    刘星抚掌点赞,黄宗羲和万泰两人却一脸懵逼,他们从来没听老师这样讲过这样的言论。

    刘宗周说完后,重新拿起筷子夹菜进食,把眼神转向刘星。意思就是:小年轻,我已经露一手,该你了!

    刘星品了一口汤说道:“要想确定一个国家的政体合不合理,合不适合,首先是要了解朝廷的职责是好什么。或者说天下间,有哪些事情需要治理?哪些事情需要管?怎么管?”。

    “先不论贱籍的少数人群,咱们就说占天下主要人群的士农工商。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之言出自本朝太祖,由士人统治农人c工匠c商人。那就要弄清楚,农人所从何事,如何从事,有何困难,有何诉求;工匠又是所从何事,如何从事,有何困难,有何诉求;商人所从何事,如何从事,有何困难,有何诉求”。

    “本质上讲,治理天下就是把这些事情理顺。然后依此延伸出户籍c刑律c赋税c文教c武备c礼法c选才c水利c交通c宗教c医疗c科技等等事务。理清事务的内在规律,然后建立相应的管制制度,委任了解事务的专业官员去治理”。

    “可眼下,天下的官员专业吗?专业个屁!一个满脑子读四书五经的出身的官员,会清楚匠人做什么,怎么做事,匠人所从事如何管理,匠人的衣食住行如何保证?一偏八股文得以科甲金榜题名的官员,会知道如何管理刑律诉讼c如何预防旱灾水灾?所以,都是外行管内行,这种方式能管的好才怪”。

    “刘老先生说眼下官制墨守成规,人浮于事;在刘某看来,老先生是客气。其实在刘某看来是狗屁不通,因为选人就选错了,培养官员的方法就错了什么制度也白搭。其次,要因事设岗,以岗选人;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然后再谈其他”。

    刘星这番言论有点惊世骇俗,黄宗羲和万泰仍然是一脸懵逼。就连刘宗周听完了都全愣住了,学而优则仕则是观念根深蒂固,只是学和用有没有关系就不知道了。这个是儒家的通病。

    刘宗周猛喘了两口气,说道:“刘公子的意思是科举八股选材制度有误?”

    刘星反问:“老先生,你是见惯了人生百态的人,你觉得文章做的好?能让农田里的庄稼长收成好些吗?能让百姓有更多的衣服穿吗?四书五经里,有教官员如何断案吗?”。

    答案明显是不能,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