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局势万千(第1/3页)  明月化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扬州码头和街市转了一天,一行人回到城内一家叫“江都客栈”的大型客栈落脚。游览了一天,几个人吃过晚饭后都回房休息。刘星路过走廊时,眼角略微注视了下远处一个人影,然后手掌伸出衣袖做了个隐蔽的动作。

    没多久,一个衣着像游学士子的人走进刘星的房间并顺手关上门,然后向刘星行礼,他并递上一本小册子说道:“属下关中允,奉高统领之命特来拜见主上,此册有主上所需的情报”。

    刘星点头接过册子房在桌上,他先细致打量了此人。年纪三十出头,五官端正,手上还揣着一支折扇,看起来风度翩翩。不知情的人以为此人是出生书香世家的士子;其实这个关中允过去一直是个行商跑腿伙计,直到二年前才加入“风信子”。

    作为风信子底层情报员,每个月二十两银子的俸禄,子女后代可以免费进入私塾上五年蒙学。在如此丰厚的诱惑下,关中允欣然加入了组织,当然,这是高毅暗中考察合格后才发出的邀请。作为加入组织的代价,关中允每个月只能回家休息四天,并不准向任何人提起与“工作”有关的事。遇到紧急时刻,还会连续几个月无法回家,休息的请假只能延期“调休”。

    “风信子”和“夜鹰”这两个个组织,刘星在一开始就建立一套完整培训课程和管理制度,自己前世虽然不是特务出身,但在那个信息爆炸时代,没见过猪也吃过猪肉。什么克格勃,中情局,调查局,龙组的只言片语的知识总有传出,什么《碟中谍》《谍影重重》之类的剧情,简直就是简化版的教材。相对来“风信子”说,“夜鹰”更严格下,他们只许单线联系,潜伏的间谍人员除了上级和下级,根部不认识其他人。

    关中允经过专业的训练后上手很快,得益于长期跑商的江湖经验;再加上组织内部推广开的化妆易容术帮助下,他为“风信子”调查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鉴于他的功绩和对南方商路的熟悉,半年前被任命为扬州一带的管事。

    刘星招呼关中允坐下后,才默不作声的打开册子细读起来。

    扬州商会,起源于扬州盐会,是江淮和江浙两地的食盐贩卖的商家组织。后来也慢慢涉及一些手工艺品,扬州商会就是永泰马车行的南方经销合作方之一。主事者有扬州李家,扬州陈家,镇江高家,南京萧家,苏州包家,淞沪徐家,以上六家没有一家家产低于七百万两白银的;除此之外,商会里还有中小家族三十八家。

    背后官方的支持者,除了大名鼎鼎的东林党人,还有河南陈州包家,南京六部堂官,南京功勋世家徐家!其中徐家就是明朝开国功臣,大名鼎鼎中山靖王徐达的家族。全国范围,除了山西有解盐,四川有矿盐外,其余食盐都是扬州商会统一定价,统一调配!真正的财大气粗!

    江南织造行,前身是永乐年间的皇家织造办,后来联合江南丝织行业的商人成立此行。通过江南织造行,每年售出的丝绸二十四万匹,麻布一百四十万匹,棉布二十八万匹,二年前有四十二万匹。受到山东新兴起的棉布工坊(老爹刘会的青远商会)的冲击,棉布已经大为滞销,其他皮毛制品无算。

    主事者有南京林家,淞沪狄家,苏州朱家,杭州沈家,奉化蒋家,南通冯家,台州卫家,官方背景京城的户部左侍郎周庆,都察院右都御史韩锐林,还有成国公朱勇的家族。织造行年控制江南八成以上贸易额,江淮以南数省的纺织市场完成被控制。

    江宁船行,前身是江南水师造办局。明朝颁布禁海令后,他们专用民用商船织造厂,时下现在是天下最大的造船厂,每年可建造大型福船五十余艏;而且,非商家大户作保不接订单。一条商船的正常使用寿命是三十年左右,也就是说,近几十年海上贸易至少有一千五百艏船只在运作!

    金陵茶行,在明朝开国前就存在。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