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扩展根基(第1/3页)  明月化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在洪承畴修改策略时,刘星遇到了难题,清官难断家务事!

    “星儿,你已经十七了,也该成婚了!娘替你的物色了一个出生名门的姑娘家,邱家的大姐看过了;那姑娘生辰八字品行相貌都匹配,不会委屈你的。娘在半个月前已经纳徵请期了,你现在一直没在家,没来得及告诉你。现在你总算回来了,婚期就定在年底腊月二十七”,母亲张氏抱着一个六个月大女婴,一本正经的对刘星说道。

    这女婴是大哥刘建的长女,刘建两年成婚,半年前生下一女。作为如今地方的新贵望族,这几年的家业财势如滚雪球般,两个儿子有望入仕,本地很多乡绅乐于和刘家结成亲家。刘建娶的就是东平县申家嫡女,听说申家家主申从光现任河南信阳同治;论家境,这东平申家还是前阁老申时行的旁系家族。刘家现在特别重视官场关系。

    大哥刘建已经成婚了,剩下更有前途的次子自然让附近州县的士绅们更加上心。从前年中举回乡后,媒人就不停的来家里串门。刚开始,刘会夫妻都没急着一时;一来刘星自己不上心,二来刘会夫妻觉得儿子还年轻,先等等。

    可前不久,大媳妇生了女儿后,张氏就坐不住了。刘星如果也成婚的话,两个儿媳妇一起生,抱个孙子的机会不就更大些吗于是,张氏就张罗开了。

    前不久,当媒婆从青州高家传来消息时,两家互相试探了一个月就达成婚约。高家家主的次女高映秀在地方是出名了孝顺,家主高运周的弟弟高运通知河北保定府当官,他弟媳常年卧病在床;由于高运通没有子嗣,作为侄女高映秀经常到叔叔家照顾婶婶,此事被乡里乡亲传遍美名。而高运通有官场内的消息知道刘星和洪承畴的师生关系后,连忙传信给自己大哥,并极力促成这门亲事。

    好家伙,一伙人忙里忙外的事情都定了,自己这个刘星当事人才知道

    刘星默默不语也没抗争。他知道,吕灵虽然跟着自己身边服侍多年了,也讨张氏喜欢;但是这个时代讲究门当户对,这个丫头可以是默认的侍妾;但这正房妻室,张氏还是要从士绅人家找。刘会就不用说了,张氏把大体情况一说,他就同意了。

    作为青远商会的会长,刘会已经没太多时间顾及家事了。商会已经除了开通山东省内的经商门路外,已经打通了三条省外的商路。刘家盛产的低成本棉衣棉被销往河北山西,然后在宣大互市上收购的塞外皮毛,回到本地后再加工成衣物;北方的药材被低价收购会集后,除了部分在老周叔的帮助下被秘密转到了刘星手上,剩余转售江南扬州镇江一带。而江南的稻米,通过新式四轮马车和漕运的帮助下,能更快捷的运往京城一带。

    自从多年前从刘星那学到“竞商四道五势”,刘会的视野更加开阔。他不再计较价格蝇头小利,而是采用联合办法。在山西和晋商合伙开设山西分会,让利四成给晋商而站位了脚跟;在扬州,他把手上畅销货代理给淮商;在京城,他让利六成给京城四大商行换取准入门槛。

    在官商勾结上,刘会早已经学的炉火纯青了。每到一个地方都先拜码头,逢年过节上下打点。因此,刘会经常出入各地官员宅邸,人家也笑脸相迎。甭管人家私底下是不是鄙夷商人,但送上门的财神爷,除了海瑞那样的人,其余官员都不会拒之门外。

    刘会在年前核过账房的账目,刘家自己这几年家资已经高达二十六万两白银了。跟着刘会喝汤的乡绅行商们,合计下来少说也三十万两以上入账。

    当然,刘家的家族和刘星的“永泰车马行”对比就差多了。永泰马车行的马车已经汇通的大江南北,除了战乱的最严重的陕甘一带,其余省份都被广泛推广。崇祯四年到六年,车行共售出五千多辆车,除去成本公关交税,盈利高达二百九十万两白银。这二两年,车行光交税就交了六十多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